在“黑天鹅”和“灰犀牛”之间摇摆 ——驻外财经记者眼中的2017(3)

经济参考报2017年12月29日09:09分类:其他国家

日本经济

 日本:制造业造假丑闻接连不断

钱铮

日本每年年底都要评选和公布最能够表现这一年社会状况的年度汉字。年度汉字面向日本全国公开征集,获得票数最多的汉字当选。今年11月底,笔者外出时偶遇征集年度汉字的票箱,不假思索地在纸笺上写下“伪”字塞了进去。

确实,日本知名企业今年接二连三被曝伪造行为,令人印象深刻。从年初的东洋橡胶公司被曝其生产的工业用橡胶制品存在检验员随意减少抽检样本数、编造检验数据;到之后的商工组合中央金库被曝为了追求贷款业绩,其400余名职员参与篡改贷款相关材料,违规向许多国家利息补贴对象外的企业发放贷款;进入秋天,日企造假案集中曝光,日产、斯巴鲁被曝在新车出厂前的最终检查环节,使用没有资质的检验员敷衍了事,神户制钢所篡改产品性能数据,使产品达到客户要求,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旗下数家子公司涉嫌篡改产品数据,化工巨头东丽公司承认旗下子公司在增强汽车轮胎强度的辅助材料的检测数据上造假。

不难发现,这些企业中除了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其余都是大型制造企业。这与日本制造业长期以来塑造的精益求精、以质量为生命的形象显得格格不入。为何曾是让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如今却轮番上演种种丑闻,这其中既有企业追求降本增效、企业治理机制弊端等内部原因,也有供应链下游企业压榨上游企业、缺乏监督等外部原因。

拓殖大学政经系教授朱炎说,日本企业内部经营层都有任期,他们都有在自己任期内保利润、保营业额的冲动。他们想方设法把问题隐藏起来,造成企业正常发展的假象。

朱炎说,日本不光制造业,很多行业都有非常严格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负担,而同时,日本一般的技术标准有比较多的余量,厂家即使把标准降低一点儿,也不影响使用,不影响安全。对企业来说,虽然造假了,但实际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侥幸心理促使它们选择效率优先而背叛了客户。

富士通总研经济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金坚敏说,日本企业的治理机制并非靠制度,而是以“人”的信任为特点,治理机制中缺乏监督制衡环节,因此,造假等经营丑闻很难在早期被人发现。

外部原因中最主要的是供应链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压榨。朱炎说,下游企业对其零部件供应商有非常苛刻的降价要求,比如丰田规定采购价格每年降百分之几,不管供应商技术上有没有能力做到。对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压力。要达到这个目标,供应商就要减少利润。既要满足下游企业的降价要求,又想有得赚的话,一些企业只能依靠投机取巧。

另外,下游企业并没有持续跟踪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朱炎说,下游企业选择供应商时的前期考核非常严格,所以,供应商的产品开始肯定是符合质量和技术要求的,但后来采购价格越压越低,而对质量和技术的审核可能几年才进行一次。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