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国家 > 应对全球债务格局之变(5)

应对全球债务格局之变(5)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5月29日11:20分类:其他国家

核心提示:主权债务具有强烈的国际政治属性,主权债务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资源——融资能力的最为重要的体现方式,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大国家间博弈的重要领域。当今全球主权债务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西方发达国家深陷债务泥潭,成为债务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积累了巨额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债权,成为债权国。应对全球主权债务格局之变所带来的挑战,是中国对外战略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

  新兴债权国的“债权困境”

新兴债权国除了被动地卷入“富裕的”债务国因其巨额公共债务积累而导致的风险之外,还面临着两个“债权困境”:第一,与“富裕的”债务国在债权关系中处于不对等的地位,缺乏有效的手段来保障自己债权权益的实现,债务合约往往得不到强有力的执行;第二,新兴债权国积累的债权未能更有效地转化为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影响力,反而对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克鲁格曼曾经说:“我们从来没有还清过债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借债来还债务的利息,而利息又为零。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一个答案是,想办法减少债务的实际价值,就是通货膨胀。是的,这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债务人过去过度借款的奖励,但是经济不是道德剧。”他的话非常直白和明确地说出了美联储不愿承认,但是对新兴债务国而言却又是非常残酷的一个事实:美国正通过通膨胀来实现赖帐。伯南克在担任美联储主席之前,也说过类似的话: “我们有这种技术来解决,就是印钞票。”这种政策的最大成功,就是使10 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接近于零(2012年曾跌破1.5%),而美国通货膨胀率则超过2% ,所以美国国债实际利息率是负的。这相当于借钱给美国的国家不仅从美国实际上得不到利息收益,反而还要额外为美国向自己借款提供补贴,这种情形显然是不合理、甚至是不道德的,等于美国无偿地占用了新兴债权国用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积累下的储蓄。但是克鲁格曼也说得非常明白,新兴债权国与“富裕的”债务国之间的这种不对等的债权关系实际上是对过去储蓄、节省、勤劳的人的一种惩罚,因为现实的经济活动不是一场道德剧。你活该,谁让你节俭,谁让你把钱借给我呢? 这就是克鲁格曼的观点,非常鲜明,能够道出美国很多政策的实际目的。

由于“富裕的”债务国的货币往往是国际货币,他们发行的债务也多以本币计价,开动印钞机是最为便捷的债务冲销方式,在本质上和直接宣布债务违约是一样的。这也又一次证明了主权违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偿还意愿而非偿还能力。发达国家本身资产庞大,可以通过出售资产和缩减开支来偿还债务,但是他们不愿意勒紧腰带进行结构调整和债务缩减,用实际的经济增长来获取偿债所需收入,而是采用通货膨胀这一“隐性违约”的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所以,症结在于发达国家根本没有意愿偿还债务。正因为发达国家深谙“赖账”的心理,非常了解偿债能力并不等于偿债意愿,想要保障自己的债权权益,必须要让债务国保持偿债意愿,为此不惜动用武力。历史上,发达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债权收益,经常用炮舰政策逼迫债务国偿还,强行纠正债务国的偿还意愿,以维护本国利益不受损失。英国经常入侵甚至占领那些无力偿还外债的国家,例如,它于1882年入侵埃及,并在1876年土耳其违约时入侵伊斯坦布尔。同样,美国对委内瑞拉始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的炮舰外交部分地源于对债务偿还的担忧。美国于1907年控制了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关税,并与1916年占领该国。同时美国还入侵了海地和尼加拉瓜以控制其关税,获得了用于债务偿还的收入。除了炮舰政策外,发达国家还可以利用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在发生债务危机之时,强势介入债务国的债务重组计划,并且借助他们在IMF和世界银行中的领导地位,动员和调集其他国家的资源参与债务重组,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的债权。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中美国主导了债务重组方案的制定;而在此次欧债危机中,IMF更是全面地配合德国、法国以及欧盟机构来实施对危机国家的救助和债务重组。

相比之下,新兴债权国在自己债权权益受到损害之时却明显缺乏相应的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既不能像历史上发达国家那样用武力来保障自己的债权,也无法对“富裕的”债务国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其通过出卖自身资产的方式来筹集偿债资金。另一方面,过度的债权积累也给新兴债权国国内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难。比如,中国因为实施一定程度的汇率管制措施,并且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再加上本土企业国际化的经营能力欠缺等诸多因素,通过国际贸易所取得的经常项目顺差多以外汇储备的方式形成央行负债,央行则以购买外国政府发行的国债的方式持有这部分储备。但是央行持有外汇是有成本的,必须要发行同样价值的人民币给那些赚取到外汇的企业和个人,这就意味即使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要求收紧货币,但是央行常常因为不断地积累外国政府债权又必须被动地向国内注入流动性,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的风险。这就给本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困难。

面对“债权困境”,新兴债权国也没有完全地束手待毙,而是开始了积极探索走出困境的出路。比如更为主动地敦促发达国家削减自身债务规模、主权债务投资的多元化、鼓励企业的跨国经营,将外汇使用在国外,利用国外的资源提高本国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将低收益的主权债务转变为高收益的各类海外投资。中国也积极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如果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那么也意味着中国以后将不必大量持有外币计价的外国政府债务,而是可以更为主动地以人民币发行自己的主权债务来对冲风险,甚至持有海外发行的人民币债务。

新兴债权国在应对“债权困境”的探索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亮点就是金砖国家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机制化和制度化的合作,共同携手应对世界经济中的风险。在金融领域,金砖国家之间实施货币互换并且筹划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2012年3月,在第四届金砖国家峰会上,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五个国家政府提出了建立一个新的开发银行的设想,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即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年,金砖国家讨论建立外汇储备以应对短期流动性危机,即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金砖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金砖国家之间贸易额超过了3000亿美元,但是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往往都不是用本币,而是美元或者欧元等发达国家货币,这是金砖国家不断积累发达国家债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发达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影响,而面临汇率波动风险。如果金砖国家之间通过货币互换增加贸易的本币结算,无疑将增强金砖国家抗击外部风险的能力。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主要是为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来满足这些国家对公路、铁路、港口和电力的迫切需求。这将有助于金砖国家为自己的贸易盈余寻找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多元化自己的外汇储备,改变目前单一地投资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局面。而金砖国家的外汇储备库则是为成员国出现国际收支困难时提供融资帮助,因为新兴债权国之所以积累了大量的发达国家的主权债权,一个重要的动力就是避免出现国际收支危机。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如果最终成立,则可以缓解成员国增加外汇储备预防危机的压力,减少对发达国家主权债务的投资。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