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日本 > 日本的两难抉择:舒适的滑坡还是痛苦的复苏?(2)

日本的两难抉择:舒适的滑坡还是痛苦的复苏?(2)

腾讯财经2014年12月05日09:07分类:日本

核心提示:外媒资深记者雅各布·施莱辛格近日刊文指出,目前摆在日本面前的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缩主义者所提倡的“舒适的滑坡”,另外一种则是通货再膨胀主义者所主张的“痛苦的复苏”。

有很多次我曾对日本以经济停滞换来的稳定性感到同情。去年,我曾帮助撰写了一篇报道,描述了西武控股(Seibu Holdings)与其最大股东、私募股权投资巨头博龙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 Capital Management)之间的一场“战争”,后者曾试图推动西武控股实现像美国企业那样的盈利水平。博龙详细描绘了其所认为的西武控股荒谬的无效率运营,如东京郊区六车站的多摩川(Tamagawa)列车线等。我很熟悉这条列车线,因为我女儿就是坐这条线上学的。我可以理解深感挫败的美国投资者的逻辑,但同时也很明白他们的蓝图将给周边社区带来什么样的成本负担。

从大约五年以前开始,日本的人口开始减少,其风险规避立场则随之加强,从而确立了该国作为一个“老龄化社会”的自我形象。通缩主义者最后的重大举措是在2012年出台了一项法律,将日本的销售税率调高了一倍。在当时,虽然通缩主义者承认此举可能会拖慢经济增长和加深通缩,但认为额外的税收收入可令政府提高“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福利,降低投资者所担心的庞大的日本国家债务所将带来的风险。

当然,通缩政策自有其反对者。不鼓励裁员的“社会契约”令公司不愿聘用高薪资和福利的员工,而日本的失业率虽然较低,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有很多工作都是低薪的兼职或临时岗位,尤其是对在通缩时代中成年的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也就是说,这个国家降低了自己的未来志向,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保障,但却破坏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通货再膨胀主义者的担忧情绪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同时还延伸到了日本在全球事务中地位的下降。在这些事件发生后,看似休眠的通货再膨胀主义者开始抬头,这并不是一种巧合。而与此同时,安倍晋三成为通货再膨胀主义者运动的领导者也并非巧合。在此前短暂担任日本首相期间,他曾试图恢复其认为已经失落的日本民族自豪感。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的反战主义都已经合情合理地成为通缩主义者的盟友,因为这是一种风险规避的外交政策,能与下降中的日本国家影响力和谐共处。

在“安倍经济学”——其目标是通过货币和财政刺激性措施来提振短期经济增长,并通过结构化改革的方式来推进长期经济增长——的所谓“三支箭”中,大多数政策都早在安倍晋三上台以前就已被仔细考量过。而新的内容则是,他宣称通货再膨胀是日本的首要任务。整体上来说,通缩主义者和通货再膨胀主义者都对潜在回报和后果有着共识,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他们各自对风险的容忍度。

现在,日本正在将刺激性措施推向一个新的极致:由央行购买政府发行的更多债务,其购买额在经济规模中所占比重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日本在安倍晋三上台以前就已面临债务问题,但他决定推迟通缩主义者调高税收的第二个实施阶段,试图藉此提振经济增长,则表明了一种想要测试已经打破纪录的日本债务之底线的意愿。

那么,为何安倍晋三以前的日本政府没有选择抓住这种机会呢?那是因为,通缩主义者担心投资者会认为日本的经济政策变得“精神错乱”,从而触发某种类型的市场崩溃。想要对发生这种灾难性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衡量总是不可能做到的,但单单是有可能造成灾难的前景就已经足够阻遏大胆采取刺激性措施的步伐。

至少到目前为止,安倍晋三这种“投骰子”的作法尚未带来通缩主义者预期中会出现的“市场崩溃”噩梦,但同时也没能像通货再膨胀主义者所承诺的那样提供一种清晰的复苏景象。

将在12月14日进行的提前大选将把这场争论带到下一个阶段。安倍晋三不太可能会在大选中落败,原因是各大反对党之间已乱成一团。但是,如果他领导下的执政党在日本国会中失去过多席位,则将限制他所能到达的高度。如果安倍晋三能保住多数席位,那么他在大选以后的计划将会定义其挑战日本根深蒂固的通缩主义“本能”的极限。尽管迄今为止“安倍经济学”已经带来了如此之多的混乱状况,但安倍晋三甚至几乎还没开始实施其计划中最激进的一环,也就是所谓“第三支箭”的结构化改革。

对于不愿看到剧变的日本民众来说,结构化改革永远都会是最难实施的一环;甚至是在尚未到达这一环的今天,通货再膨胀主义就已经开始失去民心。在《日本经济新闻》最近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仅有33%的被调查者支持“安倍经济学”,反对者的比例则达到了51%。民众之所以感到不满,有一部分原因是“安倍经济学”的经济复苏计划中途“绊倒”;但是,另一部分原因实际上则是其所取得的成功,因为成功并不一定意味着“舒适”。

“安倍经济学”最显而易见的成就是,日本跨国公司的利润大幅增长,其股价也大幅上涨,但受益者只有数量相对较少的股东。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他们所看到的则是通胀率的上升速度超过了工资的增长速度,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则导致国内导向的小企业遭遇重创。“安倍经济学”加深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而这正是通缩主义者曾试图控制的局面。

目前的争论焦点可归结为两大问题。首先,“安倍经济学”是否真的能成功促进日本经济的“新陈代谢”?尽管时下的评论称其在这个问题上遭遇了“失败”,但我认为这一点很可能将可做到,至少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尤其是因为,日本政府最近已经出台了新的货币和刺激性措施。

但是,现在已经浮出水面的压力在未来只会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当结构化改革开始加快步伐时。这就带来了第二个问题:即便“安倍经济学”能终结日本长期以来的通缩时代,但那是否真的是这个国家想要的呢?(星云)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