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亚太其他 > 《瞭望》:中国红利托起世界经济(4)

《瞭望》:中国红利托起世界经济(4)

瞭望2013年09月09日08:25分类:亚太其他

圣彼得堡会晤:金砖合作里程碑

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金砖国家,已成为美欧新经贸规则重点防范的对象

文/黄莺

9月5~6日,G20第八次峰会在俄罗斯魅力城市圣彼得堡召开,与此同时,金砖五国领导人也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了非正式会晤。按说金砖国家利用G20峰会之际聚首只是循例而行,但本次会晤却不同以往地吸引了全球目光。原因很简单,自今年3月金砖国家德班峰会召开以来,五国合作明显层次提升、步速加快、凝聚力增强,集体行动的力量也开始逐步显现。

从“磨合沟通”到“集体行动”

一些西方学者曾预言,金砖国家虽看似拥有共同利益,但面对具体问题时难逃“集体行动困境”。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甚至断言,金砖国家仅是个投资概念,“在政治上根本讲不通”。过去几年,这些论断似乎被一再证实。例如,2010年夏,美国酝酿第二轮量化宽松曾引发新兴市场极大忧虑,但美国利用金砖国家内部分歧成功将“货币战”矛头引向中国。又如,201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遴选,及2012年世界银行行长遴选时,金砖国家因无法达成合意,痛失深度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良机。

然而,今年以来,金砖国家似乎打破了“魔咒”,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政策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第一个例子是世贸组织总干事遴选。世贸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道,被视为当今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支柱。自1995年成立以来,除泰国人素帕猜2002年至2005年间掌权外,世贸组织总干事一职均由欧洲人担任。本次巴西人罗伯托·阿泽维多最终胜出,主要得益于金砖诸国的鼎力支持。

第二个例子是共同应对量化宽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以刺激国内经济为名,大搞“量化宽松”,全然不顾其对新兴市场的负面冲击。“量化宽松”的核心问题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巨大不对称优势,强迫新兴市场为其部分承担危机调整成本,凸显现行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巨大不公。自今年6月起,美联储频频释放“提前退出”信号,导致国际资本大规模撤离新兴市场。短短数月内,印度、巴西、南非货币贬值幅度均超过10%,经济减速势头进一步强化。如果说6~8月的动荡仅是预演,一旦美国真的宣布“退出”,新兴市场很可能陷入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这一共同的威胁面前,金砖国家加强了立场协调,并提出具体政策期待。7月19日,金砖国家财政和央行行长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敦促主要发达国家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增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协调,避免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9月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五国共同呼吁,希望二十国集团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要经济体在实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其外溢效应。

金融合作加速推进

一般而言,在地区或多边合作中,贸易合作易而金融合作难。但金砖合作却反其道而行之,到目前为止,两大亮点都集中在金融合作上,因而凸显金砖合作的战略高度。

这两大亮点一个是金砖开发银行,另一个是金砖外汇储备库。根据德班峰会宣言,金砖五国领导人应在圣彼得堡峰会上审议金砖银行和外汇储备库的进展情况。这也是本次金砖会晤备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

短短几个月内,金砖开发银行相关讨论取得实质性进展。俄罗斯政府选择在9月初,亦即G20峰会召开前夕,高调宣布,五国已就银行结构、规模(500亿美元)和资金来源等重要问题达成一致,而出资比例、支付方法、银行选址和管理架构等细节问题尚待进一步磋商。尽管离正式开门营业还有一段时日,但考虑到金砖银行动议的正式提出仅在一年之前的新德里峰会上,它无疑将成为金砖国家凝聚力、决断力和行动力的绝佳注脚。

与金砖开发银行相比,金砖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实际上更具紧迫性。金砖银行定位与世界银行相似,主要提供长期发展融资;金砖外汇储备库功能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似,主要着眼于应对短期流动性冲击。根据美国媒体预测,如不出意外,美国将在今年9至12月份间,正式启动“退出”政策。届时,美国的市场利率可能迅速攀升,并牵引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当务之急,金砖五国应汇集具有市场威慑规模的外汇储备库,加紧构筑资本防护堤。

目前,五国已达成一致意见,将外汇储备库的规模定为1000亿美元,这相当于俄罗斯外储规模的1/5,巴西的1/4,印度的1/3,及南非的2倍。因此,这一外汇储备库的建立,将大大增强各国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金砖开发银行和金砖外汇储备库将遵循不同的出资原则。金砖开发银行的资本系五国均摊,而金砖外汇储备库则是能者多出。这表明,在面临短期外部冲击时,五国将守望相助,不分彼此;而在发展融资等长期规划上,五国将不论座次、一律平等,充分体现南南合作中的伙伴精神。

未来合作支点:加强贸易投资合作

本次金砖会晤中,加强贸易合作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自金砖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五国一直致力于加强经济联系,相互间贸易与投资得到迅速增长。根据南非标准银行今年初发布的报告,2012年金砖五国之间的贸易额约达3100亿美元,是2002年的11倍以上。而且,五国间贸易额占其新兴市场贸易总额的近20%,而2008年仅为13%。然而,这些靓丽数字难掩一个基本事实:金砖五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明显缺乏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如听之任之,在后危机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规则竞争中,五国将难以发挥合力优势。

过去几年,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博弈中,发达国家已下了先手棋。无论是被称为“经济北约”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还是美国的“一体两翼”自贸战略,后者囊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和TTIP,都将统一“边境线后的规则”(rules behind borders)作为深度整合经贸关系的途径。据此,美欧根据自身比较优势,将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环境标准、国企标准等悉数纳入自贸谈判,并将之视为“小WTO”和未来改造世贸规则的模板。巧合的是,金砖国家没有一个成员被这些自贸战略所眷顾。显然,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中发展速度最快的金砖国家,已成为美欧新经贸规则重点防范的对象。

面对发达国家的迅猛攻势,金砖国家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单兵作战,被各个击溃,最终无奈接受发达国家的新规则;要么齐心协力,摸索符合自身特色的规则,并将之作为与发达国家谈判的筹码,最大限度地保护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两者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圣彼得堡峰会演讲时所强调的,“我们要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不搞排他性贸易标准、规则、体系,避免造成全球市场分割和贸易体系分化。”可以说,这也道出了其他金砖国家的心声。

未来,金砖五国应摆脱发展上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站在重塑国际经贸规则、维护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南南合作和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审视并制定升级版的贸易投资合作方案。在过去金砖智库会议的讨论中,五国学者们提出了诸如在金砖范围内推动双边自贸区、2+X自贸区、甚至金砖自贸区等多种方案。这些建议思路开阔、灵活务实、不拘一格。未来,五国可在这些方案的基础上,加紧战略合作和谋划,制定清晰的贸易合作路线图,以期在日益迫近的全球贸易规则博弈中占据主动。(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