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英国 > 英报刊文称改革比紧缩更管用

英报刊文称改革比紧缩更管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4月27日13:45分类:英国

核心提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4月27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写的一篇文章,文章指出,过度紧缩使得欧洲许多地区深陷萧条。尽管各国拼命减支增税,债务却仍在上升。欧洲亟需重新设定政策路线。

新华08网北京4月27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4月27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菲利普·斯蒂芬斯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改革比紧缩更管用》,摘编如下:

经济学家彼此之间已兵戎相见。一派向来声称,有证据表明公共债务高企会扼杀经济增长。欧洲各国政府已沦为这种观点的信奉者,举着紧缩的大旗在欧洲大陆横冲直撞。现在,敌对阵营的一群学者指出,紧缩派的统计表格存在漏洞。事实表明,上述两者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好是反向的:是低增长导致了债务升高。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思·罗戈夫曾经指出,债务与国民收入之比超过90%几乎总能与增长显著放缓扯上关系。这意味着,深度紧缩是重返繁荣的唯一途径。但如今,阿默斯特马萨诸塞大学的经济学家却表示,上述研究存在一处数据“代码错误”和一些可疑的求和过程。高负债总是等于低增长的假设得不到证据的支持。

不过,在看过近些年来令人沮丧的经济辩论之后,人们难免会以漠然的态度对待眼下这场论战。这场论战再一次适时地提醒了我们:经济太过重要,不能只把它留给经济学家去鼓捣。更重要的是,这场论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摆脱存在漏洞的正统学说。

过度紧缩使得欧洲许多地区深陷萧条。尽管各国拼命减支增税,债务却仍在上升。考虑到危及欧元生存的威胁已经解除,欧元自身的危机可能已经结束。但欧元所蕴含的危机却在瓦解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共识。欧洲亟需重新设定政策路线。

应对之策不是重新掀起财政支出狂潮。相关国家必须要为无节制的支出和信贷扩张付出沉重代价,正是这两种行为造成了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但调整的时机和速度很重要。明显已下定决心通过供应面改革来提振长期经济增长的国家的政府,应当得到更多时间来逐步削减赤字。

过去几年里,政治人士更加重视的是市场的信任,实体经济的表现被摆在次要位置。但这种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比尔·格罗斯等债券投资者正对紧缩政策发起抨击,呼吁采取措施使经济恢复增长。与经济学家一样,债券市场的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但这一次,格罗斯是正确的。

目前的混乱——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公开辩论中可明显看出这一点——给了政治人士和央行官员反思的机会。作为回应,他们应当精心筹划政策调整,既要加速供应面改革,又要设立灵活的财政时间表,并增加投资。至于财政紧缩对需求造成的拖累,应当通过扩大产出潜能的政策予以抵消。

英国面临的麻烦跟欧元区一样严重。在三年紧缩之后,英国的经济和赤字状况均无起色。旨在拉拢金融市场的政策换来的却是信用评级遭下调。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英国财政部一方面削减了促增长的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又在增加对65岁以上人群的转移支付。英国的赤字很快就将超过希腊。

其他国家则展露出一些鼓舞人心的迹象。德国不会允许在欧元区外围国家实施大规模刺激;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在9月份的大选前后牢牢攥紧支票簿。

尽管如此,德国的政策还是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德国政府最密切关注的统计数据是竞争力指标。当然,有德国官员说,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必须削减赤字和债务。但最重要的指标是相对单位成本、生产率和出口。在这方面,德国承认相关国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这就为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展开新一轮谈判留出了空间。在更加积极的改革和更加宽松的财政时间表之间作出明确的权衡,好处在于能够立即向选民发出利好的政治信号,并赢得市场的信任。选民和市场最终都会相信,大刀阔斧的改革能帮助国家摆脱债务泥潭,实现可持续公共财政所必需的经济增长。

欧洲的高失业率不只是衰退的反映,还反映出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它让年轻人难以获得就业机会,并且抑制了投资和创新。提高退休年龄不仅有助于增长,还能提升市场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信心、促进代际公平。降低劳动力税负可鼓励企业扩张,增加就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通过一次性投资更新必要的基础设施,可确保长期的持续收入。

当前的形势要求政治人士树立信心,以摆脱过时、错误的经济理论。经济学家不总是错的;真正的问题也与可疑的数据无关。错误之处在于,政策制定者认为,一个以信仰为基础的学科所得出的结论,具有科学那样的确定性。他们最好是依赖常识和观察到的行为。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