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法国 > 中法贸易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短期难逆转

中法贸易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短期难逆转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4月27日08:03分类:法国

核心提示:虽然近年来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法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但中法贸易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短期内中法贸易不平衡的格局不会得到逆转。

新华08网北京4月26日电 (记者 戴盈)此间专家分析,虽然近年来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法国第一大贸易逆差国,但中法贸易存在结构性不平衡,短期内中法贸易不平衡的格局不会得到逆转。

据法国海关2012年进出口年报,法国对中国(含香港)的贸易赤字高达265亿欧元。其中,法国对华的出口额为150亿欧元,从中国进口415亿欧元的产品。

中国商务部调查显示,中国对法国出口的优势产品为服装、家具、灯具、鞋类产品等。近年,电气产品、机械设备、光学、医疗设备占法国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法国出口中国则以航空航天产品及零件、机械设备、电气产品稳居前三。其中,电气产品大幅下滑。同时,葡萄酒、药品、香水及化妆品占对华出口比重攀升。

过去3年,法国对中国的出口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而中国对法国的出口放缓,2012年甚至出现同比下降。

欧洲央行国际关系部的法国研究员罗哲文认为,造成这一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欧洲经济危机、失业率高,导致法国老百姓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另一方面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提升了中国整体的消费能力,并不意味着双方贸易平衡朝良性方向发展。巨额的贸易赤字后是结构性逆差。

“包括法国在内,欧盟大部分国家的强项是服务业,这部分对中国是顺差。但制造业在其国民经济中比重缩水是导致贸易失衡的一个因素,”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所欧洲研究部副主任姚铃指出,另外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升级,优势不再是最初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中高端产品,如机电产品、半导体、集成电路,即便是轻工类产品的生产工艺也有更高的技术附加值。

罗哲文说,德国是欧元区唯一一个实现对华贸易盈余的国家,它赶上了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快车,向中国大量出口经济升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相比之下,法国产品总体而言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

他分析法国的困境来自于本土的“去工业化”。据法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法国工业部门自1980年以来流失了200万个就业岗位,相当于当时整个工业领域劳动力的40%。

罗哲文说,要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根本是法国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一方面是从生产成本着手,一方面是提高产品质量。前者受最低工资这个劳动力成本限制,后者需要更高的创新能力,这预示着贸易平衡的道路还很长。

他认为,法国更倾向于吸引更多中国企业到当地投资、生产,这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和税收的增加。

姚铃指出,如果能放松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也将进一步改善中国与法国以及其它欧盟成员国的贸易失衡问题。“欧盟对华的武器禁售表面上是限制军工出口,事实上很多技术既是军用的也是民用的,最终限制的是高科技的出口。”

商务部在一份给新华社记者的书面答复中表示,中方不寻求长期贸易顺差,希望在不断发展中实现相对平衡,建议法方积极采取措施,推动欧盟取消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并支持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完)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