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美国不会跌落“财政悬崖” 金融市场并不担忧

美国不会跌落“财政悬崖” 金融市场并不担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11月21日17:24分类:美国

核心提示:分析“财政悬崖”的各构成部分和美国国会两党的政策立场,以及金融市场领先指标的走势,美国或不会跌落“财政悬崖”,预计白宫、国会最终将达成增税减支两步走的妥协方案,“财政悬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将较为温和。从当前的金融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并不认为美国会跌落“财政悬崖”,更不认为美国经济会陷入衰退。

新华08网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高攀 孙寅)美国“财政悬崖”问题近期成为市场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分析“财政悬崖”的各构成部分和美国国会两党的政策立场,以及金融市场领先指标的走势,我们认为美国不会跌落“财政悬崖”,奥巴马将在两党博弈中占据更多主动和优势,预计白宫、国会最终将达成增税减支两步走的妥协方案,“财政悬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将较为温和。

美国不会跌落“财政悬崖”

媒体报道普遍认为,“财政悬崖”一词由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今年2月的国会听证会上首次提出,指的是美国将在明年1月1日同时出现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的局面,会对经济增长构成重大威胁。但事实上,“财政悬崖”一词并非伯南克首创,高盛经济学家早在去年11月份的一份经济研究报告中就有了这一提法。不过,确实是在伯南克提出“财政悬崖”后,这一说法开始流行起来,并在美国总统大选结束后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伯南克的本意是警告国会削减财政赤字不要过于仓促,以避免给经济复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财政悬崖”的实质是财政紧缩的力度和节奏。一些媒体报道将“财政悬崖”与财政危机、债务危机混为一谈,完全弄错了内涵,“财政悬崖”的发生事实上会削减大量财政赤字,有利于美国财政和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

但考虑到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大幅财政紧缩会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美国国会预算局估算,如果国会不能阻止“财政悬崖”出现,2013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0.5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同时,到明年第四季度美国失业率将升至9.1%。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并不会跌落“财政悬崖”。

其一,美国两党都不希望跌落“财政悬崖”。由于美国当前经济复苏不够强劲,且失业率仍然高企,民主和共和两党都不希望跌落“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也不希望自动削减赤字计划生效,损害党派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在白宫与国会领导人就“财政悬崖”举行了“富有建设性的”首轮会谈。会议结束后,谈判双方均就达成妥协表达了乐观期许。

其二,“财政悬崖”的影响并非即时生效,而是缓慢累积显现。媒体报道对2013年1月1日具体时间的过分强调,甚至设置倒计时的做法误导了许多受众对“财政悬崖”的理解,以为如果两党在此之前未能达成协议,届时生效的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等计划将立即导致美国经济跌下悬崖,陷入衰退。

而事实上,这一切并不会在一天之内发生。“财政悬崖”发生几周或者数月之后,财政紧缩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才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来,最初一段时间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英国《金融时报》估计,国会拖延几周才达成协议,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会超过0.1个百分点。因此,2013年1月1日并非避免“财政悬崖”的最后期限。

其三,“财政悬崖”并不会全部发生,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整体影响较为温和。具体来看,“财政悬崖”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国防支出削减、非国防支出削减、小布什政府给中低收入阶层减税政策到期、小布什政府给高收入阶层减税政策到期以及薪资税减税和失业救济金到期。然而,美国两党并非对这些议题都存在分歧,例如,两党并不反对延长中低收入阶层的减税政策,这意味着“财政悬崖”并不会全部发生。

图表1:美国避免“财政悬崖”增加的财政赤字额度(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在一份14页的分析报告中,国会预算办公室的经济学家为国会一条一条地列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及后果。比如,如果放弃削减国内支出和国防支出,到2013年年底,经济增长率将会提高0.8个百分点;延长布什时期的减税政策(但不包括工资税临时减免),则会使增长率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而两党分歧最大的对高收入阶层增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只有0.1个百分点。

因此,在两党博弈和妥协之后,“财政悬崖”对美国整体经济的影响预计将较为温和,《金融时报》预计这可能导致美国明年经济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但不会陷入衰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斜坡”是比“财政悬崖”更好的比喻。

图表2:避免“财政悬崖”对2013年美国GDP和就业的影响(GDP:%;就业人数:百万)

资料来源: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