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理查德.福尔德与雷曼破产案(2)

理查德.福尔德与雷曼破产案(2)

《当代金融家》2008年10月16日14:43分类:美国

从交易员到CEO,四十年一路走来

他是个幸存者,有敏锐的'第六感',能够预知什么时候会出事。"这是2007年10月28日,《纽约时报》一篇题为《幸存者》(TheSurvivor,作者JennyAnderson)的文章中,作者引述出身雷曼的私募股权投资巨擘、百仕通(Blackstone)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o施瓦茨曼(StephenA.Schwarzman)对福尔德的评价。从2006年底次贷危机开始显露苗头到该文章发稿时,华尔街上,花旗、美林、摩根士丹利、贝尔斯登已经爆出巨亏,而雷曼,同高盛和摩根大通一道,似乎依然强劲。

人们常说投资银行业是一个艰难的行业,而福尔德则"比钉子还强硬"。在言谈中,他总是喜欢用战争作比喻,在2007年10月同《纽约时报》的访谈中,他说:

"每一天都是一场奋斗,每一天我们都要全力以赴,从不认为我们是在公园中漫步;每一天都是一场战役,我们要想着公司,做正确的事,保护客户,保护公司,不遗余力,做个优秀的团队成员。"

理查德o福尔德于1946年4月26日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裔家庭,早年就读于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大学时,福尔德的梦想是做个试飞员或航天工程师,但因为不喜欢军中等级森严的氛围,最终放弃。

1966年,福尔德进入雷曼实习,1969年,正式加盟,从事商业票据交易,当时的导师是雷曼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刘易斯o格拉克斯曼(LewisGlucksman),一位以脾气火爆著称的交易员。在格拉克斯曼的提携下,福尔德步步高升,到1980年代,已经执掌雷曼的固定收益和股权部门,统管整个公司的交易业务。他的麾下有22位经理,创造着全公司2/3的利润。他的大块头和火爆脾气为他赢得"大猩猩"的绰号。在紧张的交易员生涯同时,他还利用夜间就读于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于1973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此时的雷曼正处在其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

1844年,时年23岁的德裔犹太人亨利.雷曼(HenryLehman)从巴伐利亚的Rimpar移民美国,定居于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Montgomery,Alabama),在当地经营杂货铺。从1850年开始,亨利和兄弟艾曼纽埃尔(Emanuel)和梅耶(Meyer)一道,从棉花交易起家,逐步涉足证券交易和投行业务,成为华尔街上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之一,为不同时代的新兴产业-从铁路到零售百货到广播电视到电子计算机-提供融资服务。雷曼家族亦成为纽约的名门望族,他们价值连城的艺术收藏如今陈列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罗伯特o雷曼楼(RobertLehmanWing),一位家族成员赫伯特o亨利.雷曼(HerbertHenryLehman)则成为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犹太裔州长和富兰克林o罗斯福总统的密友。

到1969年,亦即福尔德正式加盟雷曼的那一年,随着执掌公司的最后一位雷曼家族成员罗伯特o雷曼的辞世,公司出现权力真空,交易员同投资银行家之间日渐升级的内耗导致公司连续亏损,岌岌可危。1973年,曾任美国商务部长的彼得o彼得森(PeterPeterson)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彼德森的领导下,雷曼迅速扭转局面,并成为华尔街上股本回报率最高的投资银行之一,但公司内部,交易员与投资银行家之间对立情绪依旧。

为消除内耗,1983年,彼得森将时任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的格拉克斯曼提升为联席首席执行官。但很快,1984年,格拉克斯曼策划了一起"政变",将彼德森排挤出局。包括施瓦茨曼在内的一批投资银行家追随彼得森愤而出走。离开雷曼后,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共同创办了百仕通集团。多年后,2003年2月,在同《国际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EquityInternational)的一次访谈中,施瓦茨曼这样描述那段经历:"雷曼的内部环境极富竞争性,最后导致公司无法运转。"

的确,经过这一番争斗,雷曼事实上已经分崩离析,不得不于1984年5月以3.6亿美元将自己出售给美国运通集团(AmericanExpress)。福尔德是投票反对这笔交易的两位董事之一。事后他回忆,1984年4月10日,决定将公司出售的那一天,是他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黑暗的一天"。在此次危机中,福尔德直到最后时刻始终不想将公司出售,也许从当年的表现中就能看出些端倪?

在老牌雷曼人的眼中,作为运通子公司的10年,是公司历史上的"黑暗年代"。也是在这10年间,福尔德成为运通内部雷曼"遗民"的领袖。

1994年,运通领导层决定将雷曼分拆出去,福尔德突然发现自己成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最高领导人,而此时的他所有的职业经验只是做交易,既缺乏领导人的经验,更不懂诸如董事会、股东大会、投资者关系之类。与此同时,重获独立的雷曼前景并不乐观,惟一值得一提的只有美国本土固定收益业务,在其他业务领域乏善可陈。实际上,雷曼刚一上市,市场即质疑其是否能够作为一家独立投行生存下去。

福尔德变更了公司三大块业务-固定收益、股权和投资银行-的管理层,重点投资于高回报业务,如并购和股权业务。他的战略目标异常清晰:扭转雷曼传统上过分依赖固定收益业务的不利局面。1997年8月,在一次同分析师的会议中,福尔德指出:"建立高利润业务并转变业务组合的进程任重道远。"同时,他还要不断回应市场上不断出现的关于雷曼将被收购的传言:"我们致力于建设一家强大的独立投资银行,绝对无意被收购。"

到了1998年,雷曼的形势已经相当不错,但依然高度依赖债券交易业务。当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危机爆发时,雷曼兄弟也被波及,市场传言雷曼濒临破产。现在我们已经不太容易追溯当时雷曼的真实境况到底如何,但福尔德始终否认公司曾有破产之虞。当然,他也承认在处置这一问题时确有失策:

"我对流言蜚语不屑一顾。当时我的想法是,你只要埋头苦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我大错特错……我的固执伤害了公司。"

总算熬过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到了2001年,雷曼又面临了一次更大的挑战。

9o11恐怖袭击中,雷曼的写字楼遭到破坏,耗资3200万美元建成、此前一天刚刚投入使用的股票交易大厅变作一堆废墟,一位员工遇难,6500名员工无处办公。但雷曼很快恢复过来。交易业务转移至泽西城(JerseyCity)的一处临时地点,至2001年9月17日,市场重新开放时,雷曼的交易能力已完全恢复。

投行部门则在曼哈顿喜来登饭店(SheratonManhattanHotel)临时安家,将饭店一楼休息厅、餐厅和全部665间客房改为临时办公室。曾在华尔街上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是,公司领导层决定,不再遵循业内通常的做法,按照金融业务门类将投资银行家分组,而是依据其所关注的行业组成团队。于是,雷曼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承销债券的银行家与从事股权业务的人员坐到了一起。到2002年,公司迁往新总部后,这样的分组方式保留了下来,希望籍此促进为相同客户服务的投资银行家们之间的沟通,或许也有助于为客户找到更富创意的解决方案。

灾难过后,雷曼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始终保持快速发展。据汤姆森金融(ThomasonFinancial)数据,2003年,雷曼在全美投资银行业美国并购顾问业务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6.2%提升至18.9%,业内排名由2002年的第9升至2003年的第4位,而在债券和股票承销方面,则由2002年的第4位,升至2003年的第2位。同时,得益于21世纪初美国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债券市场异常活跃,雷曼的传统强项固定收益业务大赚特赚,为其通过激进的支持。也是在2003年,雷曼斥资26.3亿美元,收购以高端理财服务闻名的资产管理公司NeubergerBerman,至此,在业务组合方面,雷曼终于可以同其竞争对手高盛、摩根士丹利以及美林相提并论。对于这些成就,2004年1月,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援引穆迪评级机构资深信用官BlaineA.Frantz的评价称:"同五六年前相比,雷曼的业务大大多元化,而且其在运营方面亦显示出极度自律。"

2004和2005年间,福尔德达到了事业的顶峰。2004年1月,在《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Investor)杂志首度年度全美最佳CEO调查中,福尔德高居"经纪与资产管理"行业榜首。2005年5月,福尔德成为《机构投资者》当月封面人物,文章盛赞:

"今天,雷曼再度崛起,成为华尔街上最受人羡慕的投资银行之一……,雷曼的股票价格在5月初约为88美元,过去5年成长了135%,远远超过竞争对手如高盛(20%)、美林(15%)和摩根士丹利(-38%)。上个月,瑞银股票分析师GlennSchorr在赞扬高盛第一季度的出色业绩时称其'非常像雷曼'……当其他投行仍致力于从1990年代的泡沫中恢复时,福尔德如何领导雷曼走出困境的故事格外富于教益。"

同时,福尔德也一直致力于改变雷曼此前过度竞争、内耗严重的企业文化,提倡团队合作与信赖。

"团队合作的文化在雷曼兄弟是真实存在的,如果有机会接触更多雷曼员工,你会听到人们普遍认可雷曼独特的氛围,感觉大家都能像合伙人一样协作无间",2008年5月,在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雷曼全球投资银行业务主管麦施吉(HughE."Skip"McGeeIII)向记者描述道。"我们也会从其他公司招聘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这些人会发现,雷曼的文化的确与众不同。这种文化有助于吸引人才,因为人们更喜欢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工作。"

而上文提到的《机构投资者》文章中援引福尔德的前辈彼得森的评价也从另一个侧面佐证了麦施吉的说法:"说迪克重塑了雷曼的文化实在名至实归。他足够睿智,能够看到老雷曼的文化是多么富有破坏性,也足够有效,能够建立一种新文化来取而代之。在今天的投资银行业,交易、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已经密不可分,团队合作不可或缺,我想这也是雷曼如此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