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理查德.福尔德与雷曼破产案

理查德.福尔德与雷曼破产案

《当代金融家》2008年10月16日14:43分类:美国

杀死一只有十九条命的猫:理查德.福尔德与雷曼破产案

文/本刊记者/韩松

"有空一起喝杯咖啡吗?"中秋节后上班的第一天,记者打电话给在雷曼北京办事处供职的朋友。其时,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已是全球媒体竞相报道的特大爆炸性新闻。

"作为记者,还是作为朋友?"她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与警觉,显然尚未从震惊中恢复,但依然努力维系着最后的职业尊严。

此前一天,尚在假期中的记者未曾第一时间赶往位于国贸中心1座30层的雷曼北京办公室去见证这家有158年辉煌历史的大投行、号称"永远不死"的有"19条命的猫"的弥留之际,但美国《财富》(Fortune)杂志编辑部主任AndySerwer则作了类似的事。在其2008年9月15日的"船长博克"(Captain'sBlog)中,Serwer为我们描绘到:

"我正站在位于纽约第7大道和第50街交汇处的雷曼兄弟总部外,看着它死去。

"员工们,有些身着套装,有些一身休闲打扮,正鱼贯而出,带着他们能带走的一切。

"他们走在人行道上,走过警察设置的路障。路障外,几个纽约客和外地游客说着闲话,有人还在问'又是哪个明星要出来了?',显然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个大块头的'条子'例行公事地对我们这些看客嚷着'快走快走,都回家去吧,没什么'大腕儿',不过是又一拨人刚丢了工作。'

"路障后面,有些人是员工们的亲友,他们面容焦灼,他们的车等在一边等待着他们的爱人及其个人物品。一位银行家带着两柄绿色的雷曼雨伞,一件微不足道的'奖品'。

"几乎没有员工有心情谈话-要么他们依然恪守着首席执行官迪克(理查德的昵称)o福尔德守口如瓶'、共渡难关'的戒律,要么他们已是精疲力竭,痛苦不堪。

"'无可奉告'是标准的回答。一位电视制片人试着采访几个人,但毫无成果。我总算问了一位老兄感觉如何。'看看我们带着这些箱子',他一脸憔悴,厌恶地反问道。'你觉得呢?'

"夜幕降临,几十个较年轻的员工从大楼里走了出来。其中一个大喊着'豺狼',显然并不知道聚在门外的那些人大多是员工的亲友和全然不相干的看客。两个员工手里还拿着兰花。

"6个月前,5个街区外,贝尔斯登崩溃时,曾上演过类似一幕。今晚,我在想,华尔街、市场和我们的经济还要经受多少个这样的焦灼之夜……"

如果说贝尔斯登、房利美、房地美、或美国国际集团的问题离记者毕竟还遥远,雷曼则不同:供职其中的有记者的朋友,记者曾见过雷曼的若干"大腕儿",包括其全球首席经济学家PaulSheard、首席美国经济学家、华尔街上颇负盛名的宏观分析师EthanHarris、主权风险全球主管、前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情报部主任JamiMiscik、大中华区主席杨志中、英国区主席NickWiles,并于2008年5月,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对雷曼全球投资银行业务主管麦施吉(HughE."Skip"McGeeIII)进行独家专访,其间,麦施吉向记者重申其对雷曼前途的乐观情绪,并否认英国巴克莱银行有意收购雷曼的传闻:

"正因为在历史上雷曼兄弟经历过多次严峻考验,我们有信心经受住眼下的信贷紧缩危机的考验。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并维系一种基于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在困难时期,正是这种企业文化使得我们能够坚持下来,而严峻的形势又反过来强化了这种文化,从而使我们在危机过后变得更加强大,也更为成功,并持续前行。"

早在2007年6月,记者即试图联系雷曼兄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o福尔德(RichardS.Fuld,Jr.)进行独家专访,其时,雷曼似乎还活得好好的,被认为同高盛和摩根大通一样,是这场"完美风暴"的少数幸存者之一,而福尔德也依然是华尔街上最受人尊敬的领导者之一。

记者的采访提纲中自然也满是"领导力"、"战略"、"企业文化"之类的话题。类似的问题包括:

"在KenAuletta1987年的著作《华尔街上的贪婪与光荣(》GreedandGloryonWallStreet:TheFalloftheHouseofLehman)中,您被描绘为'数字智能交易员'、'太多时间花在盯着交易屏幕或快速作出交易决策,已经不是人类',而后来的经验则证明您是业内最出色的领导者之一。在您的职业生涯中,您是否有过某种'灵光闪现的时刻'(Eurekamoment),使您意识到领导力究竟意味着什么?"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RoySmith教授称雷曼为'一只有19条命的猫',称赞其出众的韧性与生存能力,并称其'似乎永远死不了'。在您看来,雷曼有什么独特的'基因密码'保证其基业常青?"

据说福尔德的确逐条回答了记者的10个问题,但由于某种原因,至今记者依然没有收到。但无论如何,如今,透过后视镜审视一年多前关于雷曼诸多先入为主的假定,记者有一种非常奇特的"超现实"体验。

贝尔斯登及其末代首席执行官JamesCayne在华尔街历来口碑不佳,而福尔德则是为媒体热捧的大佬之一,直到雷曼的问题越爆越多、其生存已成为大问题时,我们能够在媒体上看到的依然是对他的诸多溢美、至少是同情之词。直到2008年9月23日,《纽约时报》文章《华尔街上的死亡与濒死体验》(DeathandNear-DeathExperienceonWallStreet,作者JennyAnderson,CharlesDuhigg)中,在比较福尔德与约翰o赛恩(JohnThain,美林首席执行官)两位大佬迥异的个性,以及雷曼和美林两家投行迥异的命运时,作者仍然称福尔德为"满怀激情、富于献身精神和战斗精神的领导人,直到公司轰然倒地的一刹那,依然为其生存而坚持战斗",俨然一位典型的悲剧英雄,与赛恩"内敛,几乎有些机械,像个技术官僚一样处置美林的命运,冷冰冰地权衡各种策略,在痛苦变得更甚前将公司卖掉"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

当然,记者也的确听到过与此相左的说法。一位了解雷曼内情、但坚持匿名的消息来源告诉记者,福尔德"傲慢、自大,挑动公司内耗",虽然在华尔街上,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怜的道德标准不同,谦卑也许从来不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傲慢自大也不是一种罪恶,但该人士指出,福尔德绝对"不像[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o布兰克凡(LloydBlankfein)和[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o戴蒙(JamieDimon)那样致力于达成共识"。该人士进而颇为愤愤地表示:"看看问题暴露后他解雇了多少高管!"记者无法通过其他途径验证这一说法,姑且存疑。

从2008年9月15日星期一清晨雷曼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始,福尔德一直保持缄默。不过,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与政府改革委员会(HouseCommitteeonOversightandGovernmentReform)已经要求其10月6日到国会作证,也许我们很快即能听到他的说法。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