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国家 > 万万没想到的2016——驻外财经记者眼中的全球变局(4)

万万没想到的2016——驻外财经记者眼中的全球变局(4)

经济参考报2016年12月30日10:06分类:其他国家

核心提示:万万没想到,地球上的你我他,经历的竟是如此惊心动魄的2016。国际政坛动荡,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巴西罗塞夫遭弹劾黯然下台,韩国朴槿惠陷入“亲信门”,美国大选希拉里·克林顿败给了特朗普,英国卡梅伦因全民公投支持“脱欧”而辞职,意大利伦齐也因修宪公投败北挂冠而去,还有法国奥朗德,主动放弃了连任机会……这一年,全球市场胆战心惊,资产价格上蹿下跳,美元指数升破100而非美货币一路下行,纽约股指屡创新高,国际金价先涨后跌,国际油价却先抑后扬……

 日本:捂紧钱袋子不爱生孩子

钱铮 发自东京

这次到东京工作距离上一次差不多10年光景,一段时间后发现,除了生鲜食品价格有所上涨外,其他东西10年前是这个价,现在差不多还是这个价。照普通人的理解,物价不涨,手里的钱不贬值,好事啊——但在日本,恰恰是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

大学时代的一位师姐在毗邻东京的千叶县买了房子。坐电车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东京市中心,住所周围有三家大型超市,生活很便利。照理没什么可抱怨了吧。师姐说,周围太冷清了,那些个超市工作日的白天顾客寥寥无几,休息日顾客也不多。

在日本生活过的人恐怕都有类似的印象。商场、超市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也不贵,就是买的人少。国内大超市那种20几个收银台结账还得排十几分钟队的壮观现象,我在日本一次都没遇见过。

事实上,个人消费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近6成,近年来,日本国内个人消费的持续低迷着实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日本央行2013年1月设定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比上一年增长2%的目标,试图把日本经济拉出通货紧缩的泥潭。但截至2016年10月份,日本除生鲜食品外的核心CPI已连续第八个月出现同比下降。现实离2%的物价上涨目标仍然相去甚远。

日本央行在11月1日的货币政策决策会议上,把实现2%的物价上涨目标的时间再次从“2017年度以内”推迟到“2018年度”。这已是日本央行2016年以来第三次推迟物价目标实现的时间,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实施以来则是第五次。

日本政府为提振国内消费没少动脑筋。首相安倍晋三从2012年底上台后开始实施以量化宽松、扩大财政支出和有力的经济增长战略为三大支柱的安倍经济学。安倍政府的“剧本”是这样的:通过央行的货币宽松政策,促使日元贬值,改善企业业绩并吸引海外资金流入,推高股市;企业业绩变好就能加大投资,就业和薪酬也相应出现改善,家庭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提高,进而带动个人消费。

不过,现实总是那么骨感。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企业宁可持有大量现金,也没有强烈的意愿进行投资以及给员工涨工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日本全部上市公司的保留盈余为343万亿日元,比2012年12月时的274万亿日元增加了69万亿日元。而工薪阶层的收入停滞不前。据厚生劳动省2016年2月公布的2015年每月勤劳统计速报,2015年实际工资指数比2014年下降0.9个百分点,连续4年下滑。

2016年,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再次推迟调高消费税率至10%,并于8月出台了总规模达28.1万亿日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尽管如此,由于对经济前景的不安,日本国民还是捂紧了钱袋子。

日本政策研究所研究生院教授邢予青指出,实际上日本面临着一个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老龄化和少子化。从1995年至2015年,日本的劳动力人口下降了1000万;2010年至2015年,0至15岁人口减少了236万。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日本内需下降很快,造成了供大于求。邢予青说,日本面临着大的人口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很难由经济政策来改变。

坦白地说,安倍经济学实际上只是减缓了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但由于负面影响很严重,所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见得能让经济迅速恢复,只是让痛苦减少而已。所以,指望日本经济未来有很大的增长是不现实的。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