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国家 > 万万没想到的2016——驻外财经记者眼中的全球变局(3)

万万没想到的2016——驻外财经记者眼中的全球变局(3)

经济参考报2016年12月30日10:06分类:其他国家

核心提示:万万没想到,地球上的你我他,经历的竟是如此惊心动魄的2016。国际政坛动荡,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巴西罗塞夫遭弹劾黯然下台,韩国朴槿惠陷入“亲信门”,美国大选希拉里·克林顿败给了特朗普,英国卡梅伦因全民公投支持“脱欧”而辞职,意大利伦齐也因修宪公投败北挂冠而去,还有法国奥朗德,主动放弃了连任机会……这一年,全球市场胆战心惊,资产价格上蹿下跳,美元指数升破100而非美货币一路下行,纽约股指屡创新高,国际金价先涨后跌,国际油价却先抑后扬……

 英国:近观脱欧公投众生相

桂涛 发自伦敦

从留欧派女议员考克斯被枪杀震惊英国,到英国脱欧的公投结果震惊世界,从卡梅伦出人意料地辞职,到特雷莎·梅就任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首相,从英镑跌至历史低位,到英国高等法院判决政府在脱欧前须经议会批准……有人说,一年来英国“冷门”不断。

英国选择脱欧以来,新上台的脱欧内阁面对“近代史上最复杂的离婚案”协调各方关系,统一思想;金融市场承受多轮冲击,英镑下跌,通胀预期攀升;国民中排外情绪增长,种族仇恨案件数量大幅上升。虽然与之后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相比,英国脱欧这一新闻事件的“当量”明显小了很多,但它却是剖析其后欧美一系列新闻事件的样本,也是理解“跨大西洋愤怒联盟”如何形成、将把世界带向何方的重要切片。

一个个“冷门”背后是英国自身的历史积淀与发展逻辑,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变革的表征。一个个采访对象自身的利益与立场就像一条条丝线,编织成这些大事件的经纬。

来英国几个月,我的采访对象包括不同阶级、不同族群、不同社会地位的英国人或在英国生活的人,但他们似乎并不认为英国2016年发生的这些“冷门”那么出乎意料,甚至觉得有的必然会发生。

我曾去英国“脱欧票比率最高”的林肯郡小镇波士顿采访,听那里的人讲自己支持脱欧的理由。小镇上10%的人口是来自罗马尼亚、波兰等东欧国家的移民,因为许多人和当地人语言不通,隔离现象严重,误解频生。波士顿人觉得这些移民夺走了他们的工作,破坏了他们的环境,让波士顿曾经的“好日子”一去不返。他们投票脱欧,已经和他们对脱不脱欧的态度关系不大了,他们要表达自己对现实与政府的怨恨与不满,而公投“两者选一”的形式也为人们发泄自己的情绪提供了便利。波士顿人引领脱欧的选择让我思考。

我曾经采访英国脱欧派的官方拉票机构、“为脱欧投票”组织的首席执行官马修·艾略特,听这个38岁的威斯敏斯特政治明星讲他领导的脱欧投票运动为何成功。他认为,卡梅伦政府未能与欧盟达成英国人满意的移民协议、奥巴马等西方政要警告英国不要脱欧、脱欧派在选战中组织得力、留欧派未能有效传递自己的观点、英国小报支持脱欧等因素,都是脱欧派最终胜利的原因。对艾略特而言,英国公投脱欧与其说是脱欧派的胜利,不如说是留欧派的失败。艾略特为政治理想奋斗的决心让我印象深刻。

我曾采访莎士比亚出生地与安葬地埃文河上斯特拉福德镇镇长硕尔特,听这个莎士比亚的老乡谈小镇人在脱欧投票中的纠结。他们不满来自东欧的移民挤满了镇上的理发店、银行和医院,却又明白留在欧盟对英国的经济意义。硕尔特本人也投了脱欧票,理由是不想再被欧盟控制。有趣的是,她觉得莎翁要活到今天,可能会因为他对外来者的开放态度选择留欧。硕尔特穿越时空的想象让我着迷。

我曾采访被称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专栏作家”、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听这位70岁的睿智老人讲他眼中英国、美国正在形成的“跨大西洋愤怒联盟”因何产生。他认为,全球金融危机为当前的民粹思潮泛滥埋下了祸根,金融危机摧毁了掌权精英的合法性与可信度、导致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停滞,从而让西方民众的强烈怨恨情绪不断增强。沃尔夫逻辑缜密的分析让我信服。

我曾经在英国最高法院的法庭上旁听历史性的“脱欧程序案”,等待法庭就政府与议会在英国脱欧问题上“谁说了算”做最终判决。政府与议会在脱欧问题上的这次交锋其实是大不列颠百年来王权和议会权力争斗的延续。作为英国一名普通的经理人,就脱欧程序提起这次历史性诉讼的吉娜·米勒被英国媒体称为“全民公敌”,却在法庭上为自己信仰的程序正义而战。米勒“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让我钦佩。

2017年情况如何?英国脱欧预料将在3月前如期开始,但可能很难在两年内如期结束。同时,在英国公投脱欧、意大利公投否决宪法改革后,涌动的民粹浪潮导致欧盟一体化进程面临严重冲击,因此欧盟在与英国的脱欧谈判中会尽力表现出强势,以儆效尤。西方民粹主义浪潮中“第一块多米诺骨牌”能否优雅地倒下,将决定世界大牌局的走向。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