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底特律之殇谁之过?

底特律之殇谁之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20日17:32分类:美国

新华社记者傅云威 俞懋峰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有美国“汽车之城”美誉的底特律因负债累累已正式申请破产保护。底特律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昔日汽车重镇,如今沦为人去楼空的“鬼城”?

底特律申请破产保护的直接原因在于,地方财政无力偿付已经到期的债务,由于无法与债主达成债务重组妥协,底特律当局被迫依据美国破产法第九章规定,向密歇根东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根据规定,若破产保护申请得到法院批准,底特律当局将暂无债主起诉之忧,从而获得暂时喘息。这一方面使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能得以延续;另一方面,使当地有机会谋求新的融资方式以及债务重组途径。

底特律不是一朝建成,也不是一朝沦落。这座城市的衰败既有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滑的大背景,也有底特律城市管理混乱、发展战略失误等主观因素。

二十世纪初,“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创建了汽车生产厂,开启了底特律汽车工业先河,使当地有机会逐步成长为全美乃至全球汽车工业中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底特律人口一度达到180万,到六十年代末当地爆发种族冲突,汽车工业遭受重创,加之七十年代以来,日本等新兴汽车大国崛起,美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日渐式微,加剧了底特律衰败。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则成为击垮底特律经济的终结者。金融危机期间,美国三大汽车厂商遭遇重创,销量大幅下跌,这导致更多企业和个人迁出底特律。

多年来,底特律已陷入恶性循环:产业和经济萎缩——企业、居民外迁——投资和人居环境恶化——更多企业、居民外迁——产业和经济进一步萎缩。

近十年来,底特律人口锐减25%,目前城市人口仅70万左右,领取退休金人员与在职人员人数比率高达2比1,社会生产力不足、财政包袱沉重、税源枯竭。政府财政困难、难以为继只不过是长期积弊的表征和结果。

底特律的没落,固然有产业枯荣的客观因素,但城市管理者缺乏战略眼光,未在产业经历深度调整背景下及时调整城市发展方向,无疑是酿成底特律今日之殇的重要原因。

面对产业兴衰变迁,底特律在政策层面显得反应滞后。譬如,据媒体报道,底特律的企业所得税率常年维持在百分之四十的高位,而周边一些小城市仅为百分之十几,加上底特律城区犯罪率居高不下,市政管理失序,造成投资持续流失。

底特律人没有意识到,地方经济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在于把自身命运寄托于个别强势企业,而在于善于从战略上顺应变化,不断更新产业链,打造新的增长点,以此保持城市经济的创新力、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底特律破产保护案并不是个案。受累于前几年楼市泡沫破裂、税收下降及劳工成本上升,美国地方政府赤字不断攀升,财政窘局并不鲜见。

去年6月底,约30万人口的斯托克顿市宣布破产。紧接着,约8000人口的马默斯莱克斯市宣布破产。随后,约21万人口的圣贝纳迪诺市宣布破产。

这些城市陷入财政危机的具体成因不一,但金融危机爆发、财政管控低效、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无疑是加剧困境的共因。

当然,美国城市发展也有积极案例。同为老工业城市的匹兹堡在经历转型之后,就找到了医疗和环保等“绿色经济”增长点,从昔日“烟城”转型为美国“最宜居城市”。匹兹堡经验值得城市管理者借鉴。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