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欧洲 > 中企对欧投资:热点盲点对撞(6)

中企对欧投资:热点盲点对撞(6)

http://world.xinhua08.com/来源:经济参考报2012年05月10日07:25

核心提示:近期,欧债危机虽出现一些缓解迹象,但仍在继续发酵,欧盟经济难以摆脱“温和的衰退”。此间一些官员和专家学者认为,深陷债务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欧洲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但中国企业投资欧洲依然面临诸多障碍,也存在一些盲点和误区。

 

中国投资呈现新特点

在对英国投资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增长速度位居前列,和前几年相比,中国对英投资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中国对英投资步伐加快,双向投资格局逐步形成。

目前英国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仅次于德国)。截至2011年底,英国在华投资近180亿美元。英国石油、壳牌扩展在华油气项目投资取得一定进展。近期,英国培生集团、塞尔福里奇百货、英国家悦零售等公司拓展了在华业务。中国企业日益看重英国国际金融中心、信息中心、技术来源地的地位,在英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据英国贸易投资署统计,2010一2011财年,中国在英国外来投资项目中排名第七位。据中方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英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23亿美元,其中当年投资超过11亿美元。

第二,中英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取得突破。

英国政府去年底发布了新的国家基础设施规划,旨在推动基础建设投资,刺激英国经济增长。规划提出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计划。与此同时,英国政府首次公布了涵盖公共和私营部门的超过500个基础设施项目和方案,其中对中国企业来说不乏良机。今年初,中投公司成功收购了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权益。随着英国高铁建设计划提上日程,该项目也受到中国企业的关注。

第三,中国对英投资向多元化和实体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对英投资继续从“绿地投资”向参股和并购等方式拓展,从投资贸易、金融、电信、航运等部门延伸到高端制造业、创意产业等。不少中国企业已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和欧洲总部,并将英国作为开拓欧洲和第三国市场的门户。

2011年,上汽集团与罗孚公司通过推出新车型MG6,在开拓“英国设计、中国生产”的合作新模式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中石油集团收购英力士公司部分炼油资产;华为和中兴通讯公司均扩展了在英的制造、研发和测试中心。另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对在伦敦首期上市感兴趣。据英中贸易协会透露,过去四年获准在伦敦交易所另类投资市场上市的企业中,有5%是中国企业。

需要突破瓶颈

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有着广阔前景。首先,中英拓展新领域合作潜力巨大。英国在高端制造、信息技术、高级工程、低碳经济、创意产业、金融服务等行业具有先进技术、品牌、网络和经验;中国在制造业规模、产业配套能力、劳动力供应和市场潜力等方面有巨大优势。中英双方优势互补,能够实现互惠合作。我投资英国基础设施、节能环保、品牌营销、创意设计和银行保险等领域,可望形成新的突破。

其次,中英企业交流与合作空间广阔。英国中小企业活跃,技术独特,产品科技含量丰富,符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与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互补性强。中英双方有可能实现技术、成本、效率和灵活性的结合,激活两国合作的潜力。

但从目前看,中国企业投资英国普遍遇到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一些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缺乏国际化的职业经理团队。目前,不少中国企业在投资中都遇到了“人才瓶颈”,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不少项目由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而不得不在论证过程中搁浅。这类职业经理人的数量决定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投资成功与否。

二是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需具备规避金融风险的意识。目前生产型企业仍是中国在欧投资的企业的主体,在国际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美元与当地货币汇兑的问题。许多企业对美元交易有着传统的路径依赖,而且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即时换汇,缺乏进行必要的套期保值交易以规避风险的意识,结果常因汇率变化而受损失。

【责任编辑:王婧】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