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德国 > 创新与人才筑起德国经济核心竞争力(2)

创新与人才筑起德国经济核心竞争力(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4月25日16:28分类:德国

核心提示:分析认为,德国经济在欧债危机中表现出的核心竞争力是其长期坚持科技创新的成果,而德国的强大创新力源自高素质人才及先进的教育体系。

先进教育为德国培养创新实践人才

德国被誉为“工程师与发明家的国度”,不仅拥有领先全球的技术,更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伟大的科学家赫兹、普朗克、高斯等均为历史上德国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高素质人才依旧是构成德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非物质资本”,而这种人力资本优势应归功于德国先进的教育体系。

一方面,德国实行全覆盖、大投入的国民教育。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法》的国家,德国教育以12年免费义务教育为基础。早在19 世纪60 年代,德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高达97.5%。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2009年德国公共领域的教育投入为1637亿欧元,占当年GDP的6.8%。此外,欧盟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人均公共及私人教育投入为6953.1欧元,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约500欧元。

另一方面,德国坚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管齐下,齐头并进;采用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坚持培养研究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并重。其中,德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次“分流”,也是最主要的一次“分流”发生在小学毕业。德国学生在接受4年小学教育后,根据个人选择并结合学业成绩,一部分升入文理中学,这样的学生一般可进入大学深造;另一部分升入实科中学,未来将成为工业企业的技术员,地方行政机构的中级职员,商店经理等;还有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普通中学,毕业后一般到工厂企业当学徒工、手工业者和事务员,也可以进入各种职业学校深造。

图表3:德国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图解

德国人才“分流”培养模式图解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特有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即同时在企业和学校中进行教育,为德国工业部门输送了大量高技术人才,是其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德国经济将智力产品转化为物质产品、最终转化为财富的直接参与者。德国前总理科尔曾在上世纪90年代初指出,德国原料不足, 经济实力是以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为基础的。经过良好职业培训的青年是德国最大的资本, 是经济稳定的保障。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2012学年德国综合性大学的入学人数(包括外国留学生)为51.7万,而2011年德国有56.7万人选择了“双轨制”职业教育,同比增长1.2%。

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2008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到2020年, 如果德国经济发展要达到年均3%的增长率,必须增加约610万的劳动力。如果经济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则需要约250万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绝大多数就来自遍布德国的数千所职业学校。

借创新促增长渐成欧盟应对危机的政策重点

分析德国的在欧债危机中表现出的抗风险能力和逆势增长能力,不难看出,通过技术创新重拾实体经济活力将是破解欧债危机下欧盟增长问题的必由之路和政策重点。

2010年,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提出建设“创新型欧盟”。去年下半年,随着欧洲经济复苏势头持续下行,欧盟领导人多次提出,促进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增长是重中之重,可持续增长能有效恢复信心、促进就业并化解债务。欧盟的一切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围绕促进增长这一中心开展,而促进增长的核心动力就是科技创新。去年11月30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提案,规划为期7年,预计耗资约800亿欧元,是欧盟历史上第一个囊括欧盟层次重大科研项目的规划,这也被视为欧盟未来应对债务危机的重要工作思路。

分析认为,从欧盟及一些成员国制定的创新战略来看,未来欧洲的创新着力点主要集中在绿色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但鉴于南北欧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基础、能力和意愿相去甚远,因此中短期内,欧盟的创新战略难以改变欧洲发展的不平衡性。尤其是在欧盟错失了“里斯本战略”的发展目标后,外界对欧洲国家能否落实创新规划存有很大疑问。因此,欧盟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增长,增加就业,战胜危机的“美好愿望”仍需直面诸多现实挑战。(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