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拉美国家撞上“灰犀牛”的警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8月03日08:34分类:美洲其他

核心提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预计拉美经济有望在今年摆脱负增长。报告认为,虽然面对世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拉美地区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不断遭遇的金融危机“灰犀牛”事件促使拉美不断吸取经验、有效调整政策,并逐步走出危机阴霾。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朱雨博 缪培源 陈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报告,预计拉美经济有望在今年摆脱负增长。报告认为,虽然面对世界经济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拉美地区再次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分析人士认为,此前不断遭遇的金融危机“灰犀牛”事件促使拉美不断吸取经验、有效调整政策,并逐步走出危机阴霾。

所谓“灰犀牛”事件,一般指问题很大、早有预兆,但是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从而导致严重后果的问题或事件。拉美国家遭遇“灰犀牛”的教训和危机之后采取的补救措施,为新兴市场国家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诱发因素存在共通

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爆发多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地区大国无一幸免。尽管危机持续时间、直接诱因各不相同,但分析人士认为其背后的内外部推动因素有共通之处。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岳云霞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国家当时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外资结构不尽合理,短期金融资本比重过高,并且忽视了大量举债和治理能力不足带来的风险,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沈安指出,拉美国家金融危机共同点有“三高”:债务太高、国家杠杆率太高和风险指数太高。他说,这些国家在危机爆发前存在财政收入能力有限、外汇储备不足等问题,为偿还债务陷入借债还债的恶性循环。

专家认为,大量短期资本流入,表面上平衡了因大量进口而产生的赤字,但高速开放的资本市场却没有与之相配的成熟监管系统。长期高负债使得部分拉美国家外部脆弱性较高,极易受到一系列风险的冲击。

岳云霞还指出,拉美国家明显的经济同质性容易传导危机,同时这些国家内部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相交织,也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吸取教训亡羊补牢

受到金融危机重创后,拉美国家纷纷结合自身问题“对症下药”,制定了一系列调整政策,尤其是在增加外汇储备、加强债务管理、降低财政赤字等方面下功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本世纪初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为不少拉美国家积累了丰盈的外汇储备,使其主动干预汇市的能力明显增强。

以巴西为例,截至今年5月,巴西的外汇储备已突破3700亿美元。为控制债务风险,巴西建立债务管理框架并通过了财政责任法案,还根据巴塞尔协议进行了一系列银行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充实资本金储备,提升应对风险的管控能力。

阿根廷在金融危机后也多次进行债务重组,2016年与美国“秃鹫基金”达成债务偿还协议后得以重返国际信贷市场,顺利发行165亿美元主权债券,国际市场融资能力大大增强,国家风险指数大幅下降,投资者乐观情绪有所上扬。

此外,拉美国家基本都放弃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汇率政策更加灵活,更具弹性,避免了因汇率扭曲造成的金融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拉美国家还不断深化和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合作,积极参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建设,主动寻找美元之外的替代货币,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规避汇兑风险。

防范风险值得借鉴

岳云霞认为,通过拉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认识到资本市场开放应循序渐进,避免节奏过快产生的可能风险。同时要适当控制债务规模,避免债务敞口过大对经济产生的隐形风险。此外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应制定、调整相关经济政策,防止因政策不当放大风险。

分析人士指出,从拉美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持有充裕的外汇储备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道防火墙,在其他国家爆发金融危机时能够有效减轻对本国市场的冲击。此外,适当控制债务规模,可以避免债务敞口过大而对经济产生的隐性风险。

对于提高对抗金融风险能力,岳云霞认为需要通过经济自身的良性发展来实现,同时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理,避免局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保持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沈安也表示,应通过各种监测手段量化风险,关注衡量风险的指标并消除潜在隐患,提防“灰犀牛”,才能确保市场的稳步成长。

从外部环境看,岳云霞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迫在眉睫。(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