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亚太其他 > 路线图有进展 伊核问题未决难题仍多

路线图有进展 伊核问题未决难题仍多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1月30日12:00分类:亚太其他

综合新华社记者刘向 杨定都报道

北京(CNFIN.COM/XINHUA08.COM)--为期两天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11月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结束。国际原子能机构及35个理事国积极表态,肯定了最近伊朗核问题出现的进展,为伊核问题创造了一个良好氛围。

但如何在3个月内兑现伊朗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允诺的6项具体措施?要落实六国与伊朗协议中涉及核领域的相关措施,国际原子能机构如何解决资金匮乏和人员不足的难题?伊朗国内的保守势力会否阻碍协议落实?分析人士认为,伊核问题有待解决的难题依然很多。

路线图有进展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所作的工作报告是本次理事会会议的核心内容。报告对伊朗核查工作的总体定调依然没变:即国际原子能机构可以继续证实伊朗没有将已经申报的核物质转用于其他目的,但无法确保伊朗没有未申报的核物质和活动,因此不能下结论说伊朗所有核物质都用于和平活动。

11月11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德黑兰签署了合作路线图,伊朗承诺3个月内执行6项实际措施,包括邀请核查人员于12月8日检查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天野之弥在报告中说,该协议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但还需要做更多。他证实,伊朗已经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对阿拉克重水反应堆进行检查。

维也纳外交人士说,签署合作路线图意味着国际原子能机构与伊朗谈判迈出了关键一步,发出了积极的政治信号。但也要看到路线图中规定的6项措施,包括伊朗允许核查人员检查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和阿巴斯港附近的加钦铀矿,都是伊朗主动提出的,实行起来并不是很困难。而伊朗在一些更大的难题——例如广受关注的帕尔钦军事基地核查问题上,迄今并未让步。

协议落实难题

国际原子能机构以及参加理事会会议的各方代表都对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与伊朗11月24日在瑞士日内瓦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开始着手考虑如何为落实协议中与核领域相关的措施提供监督核查服务。

天野之弥在报告中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在研究如何落实日内瓦协议中与该机构有关的内容,包括核查所需资金和人员配置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落实日内瓦协议意味着国际原子能机构将面临新的范围更广的核查工作,对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提出了额外要求。这必然要增加资金和人员。国际原子能机构目前已经面临资金紧缺,未来资金从何而来将是一大难题。天野之弥表示,新任务将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这是该机构自己无法承担的。

伊朗国内阻力

随着日内瓦协议内容的公开,伊朗国内近来出现了一些批评声。伊朗伊斯兰议会议员迈赫达德·巴兹尔帕什说,协议中没有明确认可伊朗的铀浓缩权利,而这是伊朗方面谈判的红线。

但鉴于伊朗总统鲁哈尼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日内瓦协议签署后都立即表示支持,伊朗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萨达克·齐巴卡拉姆认为,该协议获得了伊朗领导集体的支持,保守派暂时被边缘化,不会对大局造成重大影响。

鲁哈尼称协议间接承认了伊朗的核权利,但美国总统奥巴马坚决予以否认。同时白宫还发表了一份“事实清单”,对协议内容进行单方面解读,意图显示美国在核谈判中的主导地位,引发外界对双方分歧的担忧。

但齐巴卡拉姆不认为伊朗和美国对于协议文本的不同解读会对协议执行造成实质影响。他说,鲁哈尼和奥巴马的不同解读主要是为了安抚各自国内强硬派的情绪,协议是各方经过长时间商讨共同制定的,内容明确,遭误解的空间不大。

不过,除了六个月的期限外,协议并没有给出各方采取措施的具体时间表,这可能会给协议执行留下隐患。有分析人士指出,伊朗保守派有可能在协议的执行过程中制造麻烦,包括管理部分核设施的革命卫队可能会拖延执行部分协议内容或影响核查人员工作等。

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马兰迪则认为,协议能否顺利执行,关键在于双方能否采取对等措施。“停止20%纯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伊朗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而美国方面还没有动作。”

马兰迪认为,日内瓦协议没有解决伊核问题的两大难点:没有直接认可伊朗的铀浓缩权利,没有触及西方对伊制裁的根本。他说,如果西方不改变对伊朗的态度,不认可伊朗的权利、不停止对伊朗的歧视和制裁,六个月后核谈判甚至有可能回到起点。

而齐巴卡拉姆则认为,这份协议有助于消除目前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存在的疑虑。更重要的是,它将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设施的监督,使得国际社会能够明确把握伊朗核计划的进展,避免不必要的摩擦和担忧,使得伊朗核问题趋于缓和。(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