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德国 > 金融时报:以邻为壑转嫁困难或致欧元区破产

金融时报:以邻为壑转嫁困难或致欧元区破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9月29日14:38分类:德国

核心提示:目前欧元区正努力成为一个更大的德国。生产率不断上升加上需求崩溃,推动脆弱的经济体走向外部平衡。与此同时,德国正转向从欧元区外部获得盈余。尽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元区经常性项目从逆差转为顺差的幅度达到3400亿欧元。可是这种通过以邻为壑政策转嫁困难的做法,与欧元区在20国集团(G20)内部的义务相悖。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9月29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与德国财长商榷》,摘编如下:

安格拉·默克尔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巩固了她在德国乃至欧洲政界的主导地位。人们认为,她将得到自己想要的欧元区:德国在其中说了算。这可能会成为事实。可惜,如果她真的得偿所愿,那将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一幕。

德国财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此前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冷静而清晰地阐述了柏林为何要采取当前政策。他辩称,那些末日论者是错误的。相反,“世界应该为欧元区这些日子几乎连续发出的积极的经济信号感到高兴”。如果说萧条和大规模失业是一种成功,那么欧元区的调整就真是一种“成就”。朔伊布勒指责他的批评者生活在一个“平行世界”里。我很高兴生活在这个“平行世界”、而不是他的世界里。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安布罗斯·埃文斯-普里查德做出了精彩的反驳。牛津大学的凯文·奥罗克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艾伦·泰勒则进行了冷静的评估,结论是欧元区解体并非不可想象。

目前欧元区失业率高达12%,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危机前的最高值下降了3%,比危机前的趋势线下降了13%。在最近一个季度,西班牙GDP比其危机前最高值下降7.5%;葡萄牙下降7.6%;爱尔兰下降8.4%,意大利和希腊分别下降8.8%和23.4%。这些国家的经济没有一个实现强劲复苏。意大利最新发布的失业率是12%,爱尔兰是13.8%,葡萄牙是16.5%,西班牙和希腊分别是26.3%和27.9%。如果没有外向移民,这些失业率数据还会更高。爱尔兰的困境为人们提出了警告:该国早就恢复了竞争力,而且运行着较大的经常性项目顺差。然而爱尔兰的GDP已经4年没有增长。

其他国家可能陷入同样的停滞。原因何在?要明白这一点,就有必要理解朔伊布勒将本世纪头十年德国改革与当今脆弱国家的处境相提并论为何是荒谬的。

德国在2003年经历了轻度衰退;当今的脆弱国家深陷萧条。2000年德国经常性项目逆差最高时占到GDP的1.7%。如今遭受危机冲击国家的这一比例要大得多,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的赤字占到GDP的10%以上。那时德国没有巨额债务,融资也没有任何困难;当今的脆弱国家有巨额债务负担,融资也困难得多。

金融危机爆发前,世界和欧元区经济体为德国的出口提供了强劲的需求;当今的脆弱国家在一个需求长期疲弱的时期进行调整。在危机前的繁荣时期,德国的伙伴们发现很难避免高通胀;而现在由于经济低迷,德国能够轻易将通胀保持在低位。

这些状况反映在脆弱的欧元区国家遭遇的困难上。它们不得不提高竞争力。但名义薪资水平大幅下降的国家只有希腊。其他国家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率来提高了竞争力,但那只是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另一面。此外,如果价格和薪资真的下降,实际债务负担将会上升。名义利率相对于名义收入增长率较高,也会导致债务负担上升。所有这些国家的公共债务总额最终都将达到GDP的100%以上。这将很难管理。

在各方忧心忡忡的2012年夏天,欧洲央行承诺“不惜一切代价”挽救欧元。随后欧洲央行宣布了“直接货币交易”计划,为陷入困境的主权国家债券提供支持。这缓解了市场的不安,而(迄今)不需要提供实际的援助。这给了欧元区喘息的时间,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问题首先是摆脱当前的烂摊子。其次是完成更长期所需的改革。持续的财政转移既不可取,也不可行。但从长远来看,有必要为主权国家和银行提供更好的保险机制。然而,如果欧元区无法让其成员国在一个合理时间框架内恢复经济健康,所有这些都将是空谈。

恢复经济健康能做到吗?如果德国不改变其理念的话,答案就是否定的。正如朔伊布勒的文章所充分表明的,他在分析中根本不考虑需求问题。然而,一个拥有巨额结构性经常性项目顺差的大国不只是出口产品。它还出口破产和失业,尤其是在对应的资本流动系由短期债务构成的话。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新的宏观经济失衡程序避免承认德国内需匮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一般来说,经常性项目顺差与GDP的比例达到6%就应该令人担忧,无论国家的规模有多大。德国的平均比率正好是5.9%。

事实上,欧元区正努力成为一个更大的德国。生产率不断上升加上需求崩溃,推动脆弱的经济体走向外部平衡。与此同时,德国正转向从欧元区外部获得盈余。整体而言,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13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常性项目从逆差转为顺差的幅度达到3400亿欧元。这有助于解决欧元区内部的问题,但这也意味着向其他地方出口破产。这种通过以邻为壑政策转嫁困难的做法,与欧元区在20国集团(G20)内部的义务相悖。

但这种做法也不会奏效,原因有二:首先,欧元区太大,无法像德国那样实现出口主导型增长;其次,欧元汇率可能还会进一步升值,从而再次让竞争力较弱的经济体承压。

欧元区可能取得成功,但在这种理念下的指导下不可能成功。没人确切地指导欧元区是否会存活下去。这也不是欧洲最雄心勃勃的项目应有的运作方式。(完) 

[责任编辑:何舟]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