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地区 > 黄皮书:2012年是下个全球政治周期的起点

黄皮书:2012年是下个全球政治周期的起点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2年12月24日14:16分类:其他地区

核心提示:2013年社科院《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12月24日在北京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少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12是大选年,这一年在一定程度上将是下一个全球政治和当事国国内政治周期的起点。

2013年社科院《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12月24日在北京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少军在发布会上表示,2012是大选年,这一年在一定程度上将是下一个全球政治和当事国国内政治周期的起点。

以下是李少军的发言实录:

谢谢主持人。我代表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课题组,对一年来的政治安全形势做一个简要的说明。盘点年度形势,如果要找一个最具标志性的特点,就是2012年名副其实的大选年,有58个国家进行大选或者领导人换届,其中包括中、美、俄、法、四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及日本、韩国、埃及、乌克兰、西班牙、希腊等有重要影响的国家。虽然政府换届未必会导致政府政策的根本改变,但是领导人不同了,政策肯定就会有不同。例如换届涉及全球GDP排名的前四个最大的经济体,这对世界经济的走势肯定会有影响。中俄美日朝韩六个国家的领导换届,对于东北亚未来局势的发展肯定有重要影响。因此2012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下一个全球政治和当事国国内政治周期的起点。

概括2012年度的全球政治和安全形势,我想说明下属五个方面。

第一,格局和大国关系。从总体形势看,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下,近来年所形成的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力量下降,新兴国家地位与影响上升的趋势并未改变,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用“极”的概念很难作恰当描述,在世界秩序中尽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处于强势地位。显示武力、结盟、遏制等传统权利政治现象仍然存在,但是随着全球治理进程的推进,国际互动已呈现出了非常值得关注的新特点。这就是参与多边外交与机制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主要选择,无论是解决全球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等第一政治问题,还是解决国际冲突和不扩散等高政治问题,都有活跃的多边外交和国际机制在运作。不同的力量正以不同的组合推动不同的国际议程。在这样的互动舞台上,除传统大国外,有更多的国家,特别是新兴国家在发挥重要影响,一些中小国家的作用也在上升。在这样的互动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主导国际秩序,大国要发挥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说服中小国家进行配合与支持,与以往相比,多边机制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已占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当然也应该看到,尽管国际机制会聚了各国的预期,但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冲突难以协调,因此所取得的结果并不理想。G20、G8、欧盟在金融问题上达不成一致,联合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形成严重分歧,全球气候谈判争吵不休,都是这种情况的体现,不过由于处理当今的重大国际事务,特别是治理全球性问题,已不可能再回到仅靠大国或者大国协调的状态,事实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因此世界各国别无选择,只能以推动多边合作艰难前行的方式寻求能够接受的解决途径。从大国关系的演进看,中国力量的影响与上升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是年度最重要的两个事实,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主导座位,中国军力的发展与维护领土主权日益坚定的举措,已显示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出海态势。

中国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改变了国际力量的结构,美国对亚太实施力量的再平衡,即在全球范围收缩力量的过程中,把关注的重心与力量的部署向亚太地区倾斜。正是应对这种结构变化的战略举措,这样两个体系层面的事实使得亚太地区成为了全球政治的重心,而中美关系则成了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美国实施的再平衡战略,虽然也可以说是应对国际事务重心转移的举措,但与中国展开竞争始终是最重要的目的,美国要捍卫自己的领导地位,增加在中国周边全方位的影响力。

从观察一年来的事实可以看到,美国的战略平衡已付诸实际行动,一方面美国通过频繁开展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外交互动,解释美国新战略的内涵,密切与传统盟国的关系,构筑与伙伴过的新的外交关系网络,奥巴马连任后首访东南亚的泰国缅甸柬埔寨就是这一战略的体现。另一方面,美国通过频繁的军演与军事力量的部署正逐步增强对中国力量的压力,美国通过对有关中国领土的争议的介入,已构成了对中国的牵制。就这方面的事实来讲,可以说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使得中美关系中竞争的一面有所上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另一面,基于中美之间长期存在着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这种结构性关系经过两国政府高层的密切互动,已进入了成熟的阶段,双方都对对方的利益关切有深入的了解。管控矛盾、增进共识有了比较完善的机制,合作也有了更广泛的领域。2012年中美进行战略对话就表明了这一点,由于有了成熟的关系,两国间出现分歧摩擦时,都有意通过对话寻求一种稳定的和彼此都能够接受的平衡。

第二,周边形势。在中国力量影响上升与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战略大背景下。2012年中国周边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突出的事实就是中国面对的摩擦矛盾增多,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争议升温。所受到的外部军事和外交压力增大,在与大多数邻国保持和平稳定关系的同时,与日本关系因钓鱼岛之争降至冰点,与菲律宾、越南的关系因南海问题而争执不断。中日关系的恶化,从结构性原因讲,与两国在东亚权利格局中的位置转换是分不开的。向来习惯于日强中落的日本对中国国力的大幅度跃升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日益感到不安和担忧,政治精英在失落中反映几乎全面失衡,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上升,右倾化成为主流趋势,在这种国内政治背景下,日本政府在对外战略上的表现就是强化美日同盟,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制衡,在军事上将中国定位成主要的防范对象和潜在威胁。在外交上积极参与打造围堵限制中国的制衡网络,日本右翼势力挑起钓鱼岛争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产物,一年来由于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的一系列行为,导致中方坚持的搁置争议的基础不复存在。因此中方采取了维护领土主权的坚决措施,包括公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基点基线,出动公务船在钓鱼岛海域进行常态化巡逻。这些措施正逐步改变日本实际控制该岛的局面,由于在领土问题上中日双方都不可能退让,因此日方所挑起的钓鱼岛问题的升级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了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困境。

 在南海问题上,一年来,菲律宾和越南接连制造摩擦,力图借助东盟的支持和美日介入与国际化的方式,平衡中国的力量,实现在领土问题上的诉求,中非、中越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升温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介入起了明显的作用。虽然,美国宣称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但却加强与飞跃军事合作的方式,提供了实际的支持,除美国外,日本、印度等国,对南海的介入也日趋明显,日本在南海问题上搅局,一方面造成南海、东海特用之事,借扩大南海问题来给中国的东海政策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通过南海问题拉拢一些东盟国家,加深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抗衡中国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周边的其他方向,值得关注的还有中亚和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在中亚随着美国和北约从阿富汗撤军进入倒计时和地区伊斯兰主义的上升,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变得更加严峻,社会宗教矛盾的加剧可能会扭转一些中亚国家的世俗政治和社会发展方向,这种不稳定无疑会主张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发展。在朝鲜半岛国内政治体制已实现稳定,经济社会也发生变化,但改革的迹象尚不明显,对外政策还有待观察。一年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压力,两度发射远程火箭,使得东北亚局势中的对抗性因素增大,对于这种事态,美日韩有可能进一步做出军事反映,而中国要推动各方对话,则面临着更大变数。中国周边形势所出现的变化,特别是领土争端的升温,从未来发展看,存在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可能。但事态不会发展到失控的程度,由于中国和周边国家存在密切的依赖关系,中国的发展对这些国家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方都会从国家利益,着眼于国家间的关系,经过磨合,逐渐确立适当的行为规范,建立起管控矛盾的正常国家关系机制,随着各方对地区秩序新变化的逐渐适应,中国和周边国家关系可以达到新的平衡。

当然,削减这种结构性矛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中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着调整与周边关系,维护和平发展的大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三,国际冲突与中东北非局势,2011—2012年度发生重大无论冲突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亚洲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泰国、中东的叙利亚、伊拉克、以色列和巴基斯坦。南美洲的多伦比亚、非洲的索马里、刚果和尼日利亚。在这些冲突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内战,巴以冲突。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已接近尾声,北约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责任正在进行之中。未来局势会怎样发展,存养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中东北非、叙利亚愈演愈烈的内战,目前已成为了地区动荡的焦点,反政府武装得到土耳其等国家的支持,势力不断壮大,巴塞尔证券的促进日益艰难,由于安理会的成员国之间存在严重分歧,联合国在冲突中的作为十分有限。巴以之间一轮冲出尽管很快实现了停火,但这一老冲突的再次爆发,表明阿拉国人以色列人在中东要实现持久和平的希望非常渺茫。

全球的安全形势而言,两年前发生的中东北非变局依然值得关注,这一变局改变了中东地区的政治版图、曾被寄以希望称为阿拉伯之春,但民主的觉醒,并没有消除人民面对贫困与政治纷争,社会动荡与暴利对抗的持续标志着阿拉伯之冬的到来,在埃及,新总统崛起部不受限制的权利,所导致的宗教势力与世俗力量的对抗,分裂的社会,在利比亚新政权面对的是无论派别林立,东西部分化,暴力袭击屡屡发生的局面,在也门哈迪就任总统以来,激励武装分子的恐怖活动十分猖獗,暗杀爆炸屡屡发生,2012年9月,一部电影在穆斯林世界所点燃的大规模反美运动,表明中东北非的民主运动并没有拉近这个地区与西方国家的情感。就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看,一个新中东已经出现,穆斯林在埃及的崛起显著改变了地区的力量结构,摩尔西对以巴冲突的握拳显示了其影响的分量。随着伊斯兰主义在中东地区的上升,一帮涵盖约旦、叙利亚等在内的伊斯兰新月形成了对以色列的保卫。面对恶化的安全环境,以色列对伊朗核问题始终保持强硬立场。威胁要动用武力,观察这一地区各种力量的互动,可以看到伊朗、土耳其、埃及作为地区大国都在发挥着重要而活跃的作用,在更高的层面则是伊朗和美国对该地区权利、石油、海上航线的争夺,虽然美国在中东依然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这种作用已呈下降趋势。

 

第四,政党政治。2012年的大选可谓精彩纷呈,在这里,我主要对美国、欧盟、日本和埃及的情况做一点分析。美国的大选,国内经济议题是重中之重,奥巴马获得连任后,虽然首先要解决堆积如山的国内经济与政治问题,但伊朗等问题也不能回避。面对债务泥滩,新兴大国崛起和恐怖主义的威胁,奥巴马政府要营造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环境,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会进一步推进重返亚太的战略,通过在中国的周边的外交军事举措,强化与中国的竞争,但同时也会与中国在密切互动中加强合作。从总体结构看,美国对华政策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欧盟国家的大选是在债务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其基本特点就是出现了左转的趋势,近年来为应对债务危机,欧盟各国的执政党纷纷采取降低福利水平,延长退休年龄等偏右的社会政策,由于公众得紧缩政策普遍不满,因而大选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萨科齐则成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第11位下台的欧元区领导人。在法国国会选举中,他在社会党也赢得胜利,在英国和德国的地方选举中也出现了左翼力量上升的趋势,除了三个欧盟大国外,还有一些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转向,例如斯洛伐克的议会选举,左翼的方向党获得议会半数以上席位。

 

在罗马尼亚,中右翼的内阁倒台,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上台阻隔。在刚刚结束的日本大选中,自民党之所以能够以压倒性多数获胜,并非因为该党以及将初任首相的安倍受欢迎,而是因为选民的极度失望做出的无奈选择。安倍作为右翼政策,肯定会在国内民众示弱,民族主义上升的背景下,带领日本向右转,包括加强日美同盟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强硬,以在国内搞修宪、参拜等活动,坚持这样的路线,安倍要解决面对首要问题,也就是重振日本的经济,并解决与中国的紧张关系,无疑面对着两难,一方面他非常清楚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大选后也表态重视中日关系。但另一方面,他要坚持得华强硬政策,就不可能缓和两国关系,处于日本的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立场,他必须在坚持强硬立场与缓和日中关系二者中找到平衡,所以安倍的执政前景并不乐观,如果他不能在经济发展和对华关系上有所作为,就难以避免与其前任一样的短命任期。

 

在中东的埃及、突尼斯等国家,穆斯林宗教势力通过选举之后,能够在国内建立稳定的秩序,实现各派的和解是一个受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摩尔西当选后,国内一直冲突不断,穆斯林兄弟会要用法律的形势确保自己的权益,激起了世俗力量和自由派的强烈反对,围绕制定的新宪法草案所形成的宗教实力与世俗力量的对抗,分裂的埃及社会,虽然摩尔西一直声称自己是全体埃及人的总统,但上台以来,他和背后的穆斯林母兄会(音)并没有消除自由派和世俗团体的忧虑,反对派走上街头示威抗议,既有争夺权利与影响的一面,也有对伊斯兰教法担忧的一面。摩尔西坚持进行的宪法公投并不能缓和各派的政治分歧,也无助于解决社会民生问题。从未来发展看,如果摩尔西不能有效实现社会和解与经济发展,一味强化伊斯兰势力的影响,那社会对抗就会持续,当反对派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实现诉求的时候,暴利冲突就可能升级。事实上,在中东这块充满动荡与对抗的土地上是从来不缺少暴力因子的。

第五,非传统安全问题。关于非传统安全谈两个问题,即反恐问题与网络安全问题。2011-2012年度,全球范围的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思潮上升,不同族群间的矛盾以及宗教差异激化,恐怖主义威胁呈现出了本土化趋势,并且多次出现个人恐怖主义。在当代恐怖网络无处不在的影响下,这种单兵作战的恐怖主义,可以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这些恐怖分子,往往是本国公民,因此防范更加困难。在中东和非洲,动荡的局势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四散开花提供了机遇,在叙利亚、也门等国的冲突中都出现了基地组织的身影。而在马里等国基地组织的非洲分支机构也做大,成为反恐的新重点。一条贯通阿拉伯半岛、东非和北非的恐怖新地带已经出现,这一形势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网络安全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伴随着信息化进程而凸显的。一家瑞典IT公司提供的2011年数据,全球网民总数已达22亿,全球共有网站55.5亿,电子邮箱31.46亿,域民总注册量2.2亿,社交网络帐户数24亿,全球每年发送90万亿电子邮件,进行两万多亿笔交易,总共传输50万亿TB数据。在这样的网络空间,世界各国都面对着新的安全问题,也就是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黑客攻击等威胁,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球遭受的网络攻击次数增长了400%,由于网络供给具有隐蔽、快捷和难以追踪的特点。能够给受攻击国的信息系统造成破坏,甚至导致毁灭性后果,因此网络空间、安全与治理已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目前联合国、欧盟、北约、八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都在采取行动,评估网络安全现状,提出治理倡议,商讨战略原则与指针,由于世界各国都不能离开网络,因而这个领域的互动构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对于各国政府来说,要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不但需要参与多边平台的全球治理,而且要处理好在网络领域的国家间关系,2012年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李凯卢(音)撰文强调了网络安全对美中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这可能成为美中冲突的一个主要源头。从形势分析角度讲,今后网络空间治理在全球政治与安全的报告中将会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我的说明讲完了。

[责任编辑:张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