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亚太 > 日本对抗通缩 新首相与央行行长的对决

日本对抗通缩 新首相与央行行长的对决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2年12月17日10:19分类:亚太

核心提示:日本新当选的首相安倍晋三对待国内长期存在的通缩态度激进,要求将物价上涨目标由此前央行提出的1%提高至2%,但这一主张遭到现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强烈反对。对抗通缩,这项日本经济层面的第一要务,已逐渐演变成日本首相和央行行长之间的对决。

新华08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杨光 王晓蕊)12月16日晚,日本第46届国会众议院选举初步结果揭晓,自民党单独赢得众议院过半数席位,意味着自民党总裁、前首相安倍晋三将重掌大权。纵观自民党竞选纲领中的经济政策可以发现并无太多新意,唯有"物价上涨目标"一项,安倍态度激进,要求将物价上涨目标由此前央行提出的1%提高至2%,但这一主张遭到现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强烈反对。对抗通缩,这项日本经济层面的第一要务,已逐渐演变成日本首相和央行行长之间的对决。

白川方明早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就读经济学时就认为,央行的使命是维持物价稳定,而不是提供救援。今年2月,日本央行明确设立了物价同比上涨1%的"中长期"目标,已经被视作对抗通缩的重要一步,一改此前央行稳妥有余、担当不足的作风。但1%的目标似乎已经是白川认同的底限,而安倍的激进超越了白川的底限,因此引起了公开的严辞反对。

白川方明认为,日本即使在泡沫经济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胀率也仅为1%至1.5%,寻求2%的通胀目标不切实际。白川指出,提出过高的物价涨幅目标将导致长期利率上升等问题,很可能给财政重建和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今年10月,日本央行与政府发表了对抗通缩的联合声明,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双方的决心。但白川方明对此的解释却是,"发表联合声明证明日本政府意识到,单靠日本央行无法摆脱通缩",话语中饱含忧虑和无奈。

事实证明,目前日本在摆脱通缩的路上正渐行渐远。尽管日本央行今年以来四次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将国债购买量从55万亿日元提升至91万亿日元,但日本物价水平并未出现走高迹象。总务省数据显示,10月份日本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为99.6,与上月持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4%。

为迫使日本央行出台无限量的货币宽松政策,安倍晋三曾表示考虑修改规定央行独立性的法律,并提议央行将利率降至零以下水平。当然,相关表态再次遭遇白川方明的反对。白川表示,负利率将使得市场参与者难以在紧急情况下从市场筹集资金,这种政策将引发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而央行独立性对于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十分重要,有关修改日本央行法的讨论必须谨慎行事。

新任首相与央行行长的意见相左,凸显了日本的经济困境与各方的手足无措。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该国长期陷入物价下跌、产出减少、消费低迷、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在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后,日本经济至今仍未找到出路。

从根本上来说,经济的发展并不在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等一些表面数据的扩大,其本质始终在于技术升级、制度更新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如果上述两项无法实现突破,经济难有真正的发展,再怎么出台刺激政策也仅仅是缓解阵痛、延后危机。

技术方面,战后日本企业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注重对各国技术进行引进、模仿、吸收,这使得日本科技走上了投资少、时间短、应用快的高效发展路径。但另一方面,对基础性研究投入的不足使得日本科技缺乏发散性维度和原创性突破,在一个领域走向极致、面临瓶颈时难以转向其他领域实现跨越、寻觅新的增长点。

制度方面,日本企业更多注重稳定、协调,而缺乏竞争、淘汰,导致企业在发展至一定规模后效率提升难以为继。日本是全球劳动力价格最高的国家之一,而该国的制度设计为保障国民的高福利水平又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人员流动,导致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逐步陷入竞争劣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包明华认为,日本经济困境的症结就在于微观层面。战后支撑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三大法宝,包括年功序列制、企业交叉持股以及主银行制度,如今已经成为捆绑日本前行的绳索。在日本企业需要通过人员流动来调整经营、平衡收益时,"三大法宝"却导致企业束手束脚,无从施展。

日本国内法律禁止企业任意裁减人员,如此前索尼、松下等企业大幅裁员时必须通过员工"主动递交辞职信"的方式推进。可以想象,真正有信心主动脱离岗位,重新参与市场竞争的可能都是有能力的优秀员工。以"主动辞职"方式对员工进行筛选并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何谈效益的提升。

为提振经济、摆脱通缩,日本目前最急迫的任务是推动制度改革,放松对企业的规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上述课题既需要政府强大的统合力,也需要国内民众的配合理解,但目前这两项必要条件似乎均不具备。

事实上,无论是通货紧缩,还是企业竞争力下降,都没有影响到日本民众的生活质量。日本民众早已对通缩习以为常,甚至有部分民众认为通缩有助于提高货币购买力,对生活质量有利无害。企业方面,东日本大地震后企业对核电的需求与民众的坚决反对也形成鲜明对比。也许只有日本经济真正陷入危机,并开始影响民众生活质量时,日本国内才能开始形成合力、统一思想,打破一定既得利益,对管理制度、经济结构进行突破性改革,改善经营环境,增强企业竞争力。到那时,日本真正摆脱通缩便指日可待了。(完)

[责任编辑:张韵]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