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日本 > 美报称日本灾后重建带动增长难掩长期隐忧

美报称日本灾后重建带动增长难掩长期隐忧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3月13日17:27分类:日本

新华08网北京3月13日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3月10日刊登一篇题为《日本灾后重建带动增长难掩长期隐忧》的文章,摘编如下:

在地震和海啸袭击过去一年之后,日本东北部城市仙台正在经历的繁荣让人联想起这个国家25年前的泡沫经济。从热带的冲绳县远道而来的自卸卡车行驶在积雪的街道上,曾经被荒废的娱乐区亮起了灯,销售德国汽车和意大利手袋的生意又兴隆了起来。

但是由政府重建支出带动的增长显然难以持久,从长期来看灾后的经济扩张仍存在不少限制。大量年轻人流向国外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建筑商想要与政府命令保持步调一致并不容易。

日本东北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大泷诚一说,离开的都是劳动年龄人口中的主力,这的确限制了重建计划的规模。

在此次将载入史册的自然灾难发生之前,日本的经济已深陷长期低迷,福岛核事故更是加剧了灾难的冲击。核事故导致日本的电力供应受到影响,食品安全遭受质疑,刚起步的旅游业推广计划也遭到破坏。这三重打击迫使经济增长缓慢的国家经济陷入衰退,2011年第一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收缩幅度达6.8%(年化后)。

灾难为日本的经济留下了伤疤,使业已面临重重困难的国家前景更加黯淡。重建支出正在加重国家巨额的债务负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当年11月预计,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到2013年将升至227%,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2010年为200%。

灾难还让日本的制造商更多地寻求向海外转移生产,这对于经济增长依赖出口的日本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日本贸易振兴会是一家政府主管的贸易和外国投资促进机构,该机构去年末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大公司表示,3月11日发生的灾难让他们考虑在海外设立新的工厂,或是扩大海外工厂的既有生产能力。

野村证券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说,我们现在看到了重建为经济带来的积极效果,但是这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他认为,支出带来的提振作用将会在4月到6月这一季度达到最高点。他补充说,一旦重建的需求消失,日本经济将会比灾难之前还要糟。

但是至少目前来看,日本经济的表现相当不错,因为过去一年日本遭受了不少打击,除了大地震,强势日元也给出口商造成了限制,再加上泰国发生的洪灾,洪水影响了泰国作为许多日本大企业的重要区域性制造中心所起到的作用。

经合组织估计,去年经济收缩0.3%之后,今年日本经济的增速将达到2%,这与美国经济的预期增速大致相同,远远超出欧元区0.2%的增速预期。去年灾难过后曾大幅下降的官方月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如今已接近去年3月11日之前的水平。年初迄今日经平均指数的累积涨幅为14%,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只有6.8%。

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动力来自政府的重建支出。东京计划在灾后头两年在日本东北地区支出多达20.9万亿日元(约合2580亿美元)的资金。这笔钱主要用于为数十万因受灾而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住房,重建港口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并清理福岛县因核事故遭污染的广大地区。这笔庞大的预算大致相当于葡萄牙或智利的经济总量。

大量资金的涌入开始在该地区产生一些人所说的“小泡沫”。灾前该地区的农业和渔业持续滑坡,大批年轻人迁往大城市,政府的公共事业支出不断缩减。

如今,该地区开始拿到多个项目,比如一项规模43亿美元的巨型焚化炉计划,建焚化炉是为了用来处理海啸后的废弃物。据当地企业主说,一些工作的工资开始翻倍。在仙台的公共就业办公室,每个申请建筑工地交通控制员职位的人有17份工作可以选择,而每个找工作的铁梁工人则有11份工作可以选择。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劳动力短缺意味着,一旦重建潮结束,日本东北部地区将面临困境;他们还认为劳动力短缺也是日本其他很多地区未来几十年将面临的问题。海啸和核事故带来的破坏促使很多人离开城镇和村子到大城市去,令受灾地区的活力大量丧失。受到海啸破坏的城镇女川自去年3月11日以来已经流失了20%的人口。

当地一个行业组织宫城县建设业协会的秘书长伊都博英说,经过多年的收缩之后,我们难以满足大量涌入的订单需求。劳动力缺口一部分是通过从日本其他地区调入工人加以弥补的。(完)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