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希腊 > 路透:希腊换债计划或为其他重债国提供先例

路透:希腊换债计划或为其他重债国提供先例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3月08日17:12分类:希腊

核心提示:历经波折的希腊债务重组,以及希腊扬言动用追溯性法令迫使债权人参与债务置换,这些都为投资者带来监管层面的风险,但也可能让自愿性的主权债务重组更具吸引力,其他资金窘迫的欧元主权国家及其债权人也更有可能达成自愿性债务重组。

新华08网北京3月8日电 路透中文网3月8日刊载题为《希腊债务重整是投资人恶梦 却可能是负债大国福音》的文章,摘编如下:

历经波折的希腊债务重组,以及希腊扬言动用追溯性法令迫使债权人参与债务置换,这些都为投资者带来监管层面的风险,但也可能让自愿性的主权债务重组更具吸引力,其他资金窘迫的欧元主权国家及其债权人也更有可能达成自愿性债务重组。

3月8日可能成为希腊债务重整的一个重要高潮,这一天将是私人债权人回复是否接受换债条件的期限,这项换债计划实质上将使债权人的持债由面值减记七成以上,换取新债及一些补偿。

由于目前希腊公债交易价格不到面值的20%,加上如果希腊决定片面拒绝支付所有款项,则有全部投资付诸流水的风险,因此大多数债权人可望同意参与换债。不过,要达到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数门槛,则是另一码事。

希腊当局本周表示,目标是90%的接受比例,但如果参与比例至少达到75%,希腊政府就会考虑动用所谓的“集体行动条款”。根据希腊法发行的债券遭希腊当局事后加入集体行动条款,在进行重整的2000亿欧元债务中,这类债券占约85%。

这类条款实际上会强迫所有相关债权人必须接受换债条件。

不过,重点就在于这种区别——依据国内法发行以及依据国际通行的英国法发行的两种债券,一些专家认为这会影响到其他观望希腊作法的欧元问题国家。

本质上,就像许多新兴市场主权体一样,依英国法发行的希腊债券,所获得的交易待遇有如它们地位高于本国法债券——事实上目前英国法债券价格是本国法债券的近两倍。这是因为依照外国法发行的债券条件内容,希腊国会无权修改,债务互换的协议必须针对各档债券个别达成。反观本国法债券,则是统整所有债权人达到多数,要达到足以阻挠换债的少数门槛变得更加困难。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策特尔迈尔与杜克大学教授米图·古拉蒂本周发表的一篇报告认为,这道法律缺口很可能会鼓励其他债务沉重的欧元区国家与债权人进行双方都能接受且互惠的债务重组。

这其中将需要把债务的法定身份进行转换,以换取相对轻微的债务勾销。他们指出,“其他欧元区国家的本国法债券持有人,或许会希望交易换成受英国法约束的债券。要看这些债券持有人愿意为这笔交易付出多少代价而定,这有可能也符合当事国的利益而同意交易。”

如此一来,债务国家有机会降低债务负担,而未来若有债务重整,债券持有人将获得较大的合约保护。

希腊创下追溯生效的立法先例后,大大提高了外国法债券的吸引力,可能也开启了一扇机会之窗。根据评级机构穆迪的说法,外国法债券目前在所有欧元区公债的比例不到10%。

“实质上,这是希腊给其他面临债务危机的欧元区国家送的一份大礼。希腊安排换债的手法,实际上已经重新树立欧洲纯自愿债务重组操作的可能。”

虽然德国、法国及欧盟坚称,希腊的情况是仅此一次下不为例,而欧洲央行提供的流动性,也让范围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免受波及,但葡萄牙10年期公债的成交价格仍然低到只有面值的一半,许多债权人认为,葡萄牙恐难避免要作某种债务重组。

即使是同样接受纾困的爱尔兰,虽然许多人认为爱尔兰具备明年重回市场融资的基本经济实力,但爱尔兰10年期公债成交价格仍不到面值的90%,不少人对爱尔兰重回市场感到怀疑。

“我们仍然预期经济增速将明显低于水准,而赤字则明显偏高,并预期爱尔兰在2013年之后将需要第二轮援助方案(其中可能包括民间参与债务减记),”花旗集团经济分析师3月5日指出。

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欧洲的“财政契约”在未来几个月的爱尔兰公投中遭到否决,爱尔兰将无法取得欧洲稳定机制(ESM)的财务援助,恐怕会令许多投资人大感不安。

自愿性换债,搭配比希腊版本温和的债务减记,或许是确保葡萄牙与爱尔兰避免直接违约,以及在一段合理时间后重返民间融资市场的最佳途径。

如果这种换债方式为完全自愿性质,也就代表不会触发信用违约互换(CDS)赔付——许多欧元区官员担心CDS市场的投机本质,明白希望避免CDS赔付。

不过有个潜在危险就是,选择这种换债措施的国家,可能会吓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大国的债权人;目前市场并不预期这些大国会进行债务减记,一大部分是拜欧洲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所赐。

而且许多经济学家的结论是,那些对游戏规则动手动脚的政府,像是通过追溯生效的债券法令及打压CDS市场等等,最后都要付出中长期的代价。

“投资人会期望因为承担这种监管风险而有一笔溢价,”摩根士丹利分析师马诺杰·普拉丹在客户报告中表示,并称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上升,现在只是因为央行大量注入流动性而遭到掩盖,而且这将导致总体经济风险与市场风险间的界线模糊不清,十分危险。

不过,基于过去五年信贷过热及泡沫破灭,至少有一部分要归咎于浮滥的低息放款,风险溢价高一点或许也不全然是坏事。(完)

[责任编辑:王婧]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