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德国 > 德国十年福利改革铸就业奇迹

德国十年福利改革铸就业奇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1月04日15:45分类:德国

核心提示:就业成为德国的开年热议话题之一。德国智库伊福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最新就业指数显示,2015年德国企业雇佣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就业率预计将持续攀高。

新华社记者何梦舒

柏林(CNFIN.COM / XINHUA08.COM)—就业成为德国的开年热议话题之一。德国智库伊福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最新就业指数显示,2015年德国企业雇佣需求有望继续增长,就业率预计将持续攀高。

在谈论就业好形势时,很多人提到“哈尔茨四”一词。到2015年,这项德国著名就业改革法案已经实施十年。历史上,“哈尔茨四”是一项颇具争议的政策,曾被贴上“制造贫穷”等标签。不过,如今看来,它在德国就业及经济复苏中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欧洲的病人

十余年前,德国经济和就业形势一度处于困境,被称作“欧洲的病人”。德国领导人那时候就开始思索国家福利政策的合理性。

时任总理施罗德就曾明确表示:“在德国社会,没有懒惰的权利。”在其看来,德国当时实行的失业救济政策无益于促进失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再就业,要进行改革,不然德国会变成“集体休闲公园”。

尽管遭遇其所在社民党部分同僚的反对,施罗德仍坚持推行改革以期大幅降低德国失业率。政府成立了“哈尔茨委员会”,负责制订劳动力市场改革计划。2003年,施罗德推出著名的“2010议程”,其核心即为哈尔茨就业改革系列法案。其中最具争议的“哈尔茨四”失业救助方案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痛苦的改革

以“哈尔茨委员会”主席彼得·哈尔茨命名的这一就业改革法案,主导了德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一次重大变化,其推动进程相当不易。

“哈尔茨四”法案对失业者提出要求:取消按照失业前收入水平确定的政府补助,所有具备劳动能力者在长期失业情况下只能得到数额统一的基本救济金;职工一旦被解雇须立刻到职业介绍中心报到,并尽可能早地找到新工作而避免失业;失业者应接受职业介绍中心提供的工作,若拒绝次数超过规定将受到降低救济金的惩罚。

对于一直习惯于完备社会福利的德国人来说,这一改革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直接削减失业救济金让很多人叫苦不迭,也让改革者付出巨大代价。

改革方案推出后在德国引发抗议浪潮,社民党“平民政党”的形象受损,在多个联邦州选举中失利。对于施罗德个人政治生涯而言,“哈尔茨四”也被视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2005年,施罗德已经失去部分党内人士支持,于是决定用提前大选的方式放手一搏,最终他在选举中败给竞争对手现任总理默克尔。

硬币的两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改革方案逐渐显露成效。据统计,2005年以来,德国失业人口数量持续走低,从500多万降至300万以下,长期失业人口数量降至100万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为欧洲最低。去年,德国就业率达到历史新高,受益于此,德国失业保险金盈余达14亿欧元,大大超过预期。

“这确实非常可观”,德国联邦劳工局局长魏塞如此评价失业人口的显著下降,“改革让以前只靠领取救济金生活的人重新工作,我认为这是它最大的成功之处。”

改革的成果,让政策设计者、时任德国大众董事哈尔茨多少松了口气。因为这一法案,他曾被不少失业者视为“眼中钉”。哈尔茨日前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尽管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但改革的成果不言自明。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一些社会学家批评该法案让许多长期失业者跌入社会最底层,社会弱势阶层付出的代价太高。更为糟糕的是,“哈尔茨四”加深了社会对长期失业者的歧视,失业金领取者被许多人视为不愿意工作的“懒人”。

此外,来自工会的声音认为,改革造成的一个副作用是低薪就业市场不断扩大。方案的“严格”要求使许多失业者在找工作时没有太多“挑剔”的余地,即便薪资和工作条件达不到预期也要接受工作,这从总体上拉低了德国的薪资水平。

探讨的深化

时至今日,围绕这一法案的争论仍未停止。

德国前劳工部长和社民党主席明特菲林近日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说:“人们现在也要思考,是否还有做得不够充分的地方,比如在就业指导以及促进妇女和年长者就业等方面?”

德国政治家们对于如何能够继续稳固就业的思考仍在继续。近几年来,德国长期失业人口未再有明显下降,且存在再就业质量不高等现象。为应对这些问题,德国现任劳工部长纳乐丝去年底制定了新方案,2015年开始,备受关注的最低工资法案将逐步实施。此外,各界还在探讨如何填补专业人才就业缺口等问题。(完)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