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美刊说中国部分企业向美企学习新模式

美刊说中国部分企业向美企学习新模式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2月17日13:43分类:美国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美国《福布斯》网站11月26日发表题为《中国向美国寻求新的生产模式》的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制造商正面临艰难时刻。中国企业家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应对。但这些解决方案将很难奏效,大多数都将是“治标不治本”。不过,还是有少数精明的制造商能够渡过危机并接受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幸存者将找到新的策略,使自己成为发展良好的全球知名企业。

目前,少数中国制造商已经开始向美国制造商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应对上世纪80年代那场类似的危机。现代中国的经济开放始于1980年。成千上万的美国企业受到中国竞争的直接影响。这些美国企业如何应对?其中一些倒闭了。一些向劳动力低廉的地方转移。还有一些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试图设置贸易壁垒。

这些企业很多已经不复存在。但最聪明的一些企业挖得很深,并因此发现了现代制造业公开的秘密:劳动力成本不是制造业竞争力的推动力。制造业真正的推动力是物流成本。质量和效率以原材料而不是工人的经验衡量。在原材料上浪费时间比浪费劳动时间的损失更大。劳动力仍然是一个要素,但只有在两家企业管理物流成本的有效性(或无效性)大体一致时,它才起决定性作用。

在1980年,美国企业对此还一无所知,它们本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这正是很多美国企业在竞争中输给日本企业的原因。当中国开放其巨大的劳动力市场时,低薪酬、物流差的中国企业开始与高薪酬、物流好的美国企业同台竞争。突然之间,一切都变成了“中国制造”。

当然,大多数美国企业尝试的策略难以奏效。但少数企业学会了适应形势。这些企业就是精明的中国企业家希望学习的对象。在很多情况下,制胜的策略融合了向上述日本企业借鉴的经营理念。美国企业学到了:

1.物流与现金流紧密联系。

2.重视物流自然会产生“质量第一”的要求。

3.管理者和劳动者可以有极为相似的目标。过去30年间,对工厂工会的需求逐渐下降并非偶然。

4.迅速的物流带来了满足市场的机会。

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制造商知道这些秘密。20年后,这些企业将成为幸存者。另外一些中国制造商知道他们已经落后了,但他们通常只是错误地意识到美国的优势在于以自动化机械代替了工人。而且,他们总是想着劳动力成本。自动化机械可以减少劳动力,但它们只有在支持简化物流的前提下才能形成优势。

研究这些方法的中国人发现人的因素很难理解。我所说的方法很难通过简单重复日本人的说法和绘制图表来成功实践。

鼓励劳动者与管理者合作意味着,双方同意公开指出改进的机会、行事谦虚谨慎、不能盯着谁应该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负责不放。错误在所难免。发现一个错误值得庆幸,不要掩盖错误,也不要否认错误。

这些“温和的”改变对美国人来说是最困难的,但对中国人来说则是难上加难。

我所认识的管理者当然明白这种挑战,但他们担心克服挑战要面临巨大的文化障碍。在中国,“有面子”和“没面子”至关重要。批评(即使那些在西方人看来完全不针对个人的批评)几乎总是被视为针对个人。因此,公开批评绝不是什么小事。为了保住面子,他们会否认错误。

尽管如此,少数中国企业还是可以生存下来。我预言,中美企业将进入竞争与合作的新阶段。美国产品和中国产品的成本、设计和质量将非常相似。智慧的中美战略家将找到新的合作模式,它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促进双方获得彼此的人才、资金和市场。

我认为,这种新的现实将在未来20年内出现,但也许是10年内。(完)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