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综述:“窃听门”的多米诺效应

综述:“窃听门”的多米诺效应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2月15日17:00分类:美国

核心提示:盘点2013年国际热点热闻,美国青年爱德华·斯诺登和由他拉开帷幕的“窃听门”想必榜上有名。延宕半年之久,“窃听门”余波未散。新的爆料不断冲击国际社会神经,多米诺效应“未完待续”。

新华社记者孙浩

华盛顿(CNFIN.COM / XINHUA08.COM)--盘点2013年国际热点热闻,美国青年爱德华·斯诺登和由他拉开帷幕的“窃听门”想必榜上有名。

延宕半年之久,“窃听门”余波未散。新的爆料不断冲击国际社会神经,多米诺效应“未完待续”。

揭秘:冰山一角

今年6月,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凭借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有意外泄的机密文件,踢爆代号“棱镜”的全球网络情报监控项目,也将美国国家安全局推上全球聚焦的风口浪尖。

半年来,美国利用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所实施的各种监控项目和手段陆续曝光,从“棱镜”、“旅伴”到“肌肉发达”,从电子邮件、电话记录、电子通讯录、社交网络信息到手机定位信息,从外国领导人、民众到美国民众。人们不禁发问,在新技术时代,还有什么没在美国监听之列?

《卫报》主编12月初透露,目前该报公布的内容仅占斯诺登所掌握机密资料的1%。身为一介低等级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所能触及和掌握的内容恐怕更是美国情报体系的冰山一角。

辩解:老生常谈

“窃听门”新料不断,美国政府的辩护词却坚守“老路数”。在后“9·11”时代,美国政府自认最能奏效的理由非“反恐”莫属,奥巴马和情报高官以此为对外情报监控保驾护航,争取支持。

面对美国民众,奥巴马搬来“顺道中招”说,为对内情报监控项目解脱责任,并强调监控项目经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方批准和监督。当“窃听门”波及巴西、德国、法国等拉美近邻乃至欧洲盟友时,美国不忘以“谁都这样干”和美欧情报共享予以辩解。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11月4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56%的美国受访者认为美方窃听盟国领导人的电话“不可接受”。随着“窃听门”持续发酵,美国内部也出现更多反思声音。在10月底华盛顿国会前的抗议活动中,抗议者罗娜·马奥尼说,美国政府在情报监控问题上所犯错误日趋严重,对美国公民构成巨大侵扰,也损害了外国人对美国的信任。

警示:撬动现状

针对对内情报监控项目,美国国会努力展现“监督”之职。参众两院陆续多次举行听证会,由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等情报高官轮番作证;多名议员提出“整改”议案;在情报领域掌握知情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人物、参议院情报特别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也表示,要全面审核所有情报监控项目。

然而,此类听证会常呈现出议员与官员一唱一和的局面,范斯坦等人的根本立场仍是保护情报监控项目继续实施、尤其是反恐功用。

《爱国者法案》可谓后“9·11”时代美国政府以反恐为由扩张执法部门监控权限的立法起点。但就连该法案“建筑师”之一、共和党议员詹姆斯·森森布伦纳也对情报监控欠缺监督颇多微词。

森森布伦纳12月10日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参众两院情报委员会本应发挥“刹车”作用,如今却在帮忙“踩油门”,应履行监督之职的议员反倒成了国家安全局的拉拉队。

“窃听门”曝光以来,美国情报部门经常被媒体形容为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中监视人们言行和思想的“老大哥”。美国抗议者也屡屡打出“老大哥快停手”的标语牌。

目前来看,斯诺登抛出的巨石难以撬动“老大哥”现状,指望“老大哥”自觉停手也不现实。直面“窃听门”警示,国际社会不妨思考,当一个大国无法自觉履行与其巨大优势相匹配的责任时,外界能否通过外交、法律途径来制约这种优势?而这,考验国际社会的决心与智慧。(完)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