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美国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现象亟待治本之策

美国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现象亟待治本之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2月05日17:07分类:美国

核心提示:为医改而"焦头烂额"的奥巴马大谈该议题或许可助其提振民意支持率,但他并未提出遏制这种恶性趋势的治本之策。

新华社记者蒋旭峰 樊宇

华盛顿(CNFIN.COM / XINHUA08.COM)--美国总统奥巴马4日称,收入不平等现象已成为美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国社会财富分配失衡现象愈演愈烈。为医改而"焦头烂额"的奥巴马大谈该议题或许可助其提振民意支持率,但他并未提出遏制这种恶性趋势的治本之策。

奥巴马当天在美国进步中心发表讲话时指出,美国的高收入人群攫取了不成比例的财富,过去10%的高收入阶层所得占整个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但现在已经占到了一半;过去美国公司高管的收入是普通员工的20倍至30倍,但现在比普通员工高出几百倍,美国出生贫寒的孩子要比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孩子更难在成年后迈入高收入阶层。

纠偏美国财富悬殊现象一直是有识之士的呼声,因为现状实在触目惊心。美国工薪阶层对于十倍薪差早已习惯,因为美国早已进入百倍薪差时代,正朝着千倍薪差时代迈进。根据美国劳联-产联的数据,2012年美国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中327家大型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平均薪酬超过1225万美元,是一线员工薪酬的354倍。换言之,美国大企业的CEO工作一天,就能赚得普通员工付出一年汗水的薪金。

以每周工作40小时、全年无休并领取美国7.25美元联邦最低时薪的星巴克咖啡店服务生为例,一年劳累仅能获得约1.5万美元的收入,这一收入还不及星巴克老板霍华德·舒尔茨去年2890万年薪和股票奖励总额的零头。美国劳联-产联的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CEO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差幅超过加拿大的206倍、德国的147倍、法国的104倍、英国的84倍、日本的67倍、挪威的58倍,也佐证了美国财富分配和发展机遇的不公平远超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奥巴马建议把联邦最低时薪从7.25美元上调至9美元。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扭转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依靠上调最低时薪行得通吗?短期内美国有可能根治这一顽疾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在能源、食品、金融等诸多行业,美国高管的薪酬向来都远高于欧洲同行。支持美国高管拿超高薪酬的人士鼓吹这是吸引精英人士留任的必要条件,但这一说辞显然站不住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公司上市潮和日益普遍的股票和股权奖励机制使很多发达国家的CEO一跃成为"人上人"。在美国,由于自由市场经济传统较多数其他发达国家坚实,CEO兼任董事长的现象普遍存在,竞选资金和选举政治以及见怪不怪的"旋转门"等都是造成美国CEO收入超越其他各国的推手。

在美国,任何干扰市场经济和企业微观运行的举动都会遭遇来自各方尤其是共和党的抨击,并被扣上增加企业负担、冲击就业创造等一系列罪名。目前美国高管的大部分收入来自股票奖励等非工资性收入,但是这类收入的个税税率反而低于工资性收入,自然会让高管们不对称受益。此外,美国税制中还有很多富人可以抵扣所得税的漏洞。德勤的调查发现,在标普500的大型美国企业中,非CEO人士担任独立董事长的企业仅占约两成,远低于加拿大、德国、英国的五成以上。身兼双职的"一言堂"企业最高权力结构设置自然有利于薪酬分配等议题朝有利于"一把手"的方向演进。

此外,美国竞选耗费的资金陡增,金融、能源等重要行业每年投入游说的资金也在逐渐增加,这就意味着企业精英对职业政客的控制力在增强,对企业高管的政策优惠更难杜绝。在美国这个"公司帝国",鲁宾、萨默斯、奥尼尔、斯诺、保尔森、盖特纳这些美国近二十年内的历任财长无一不在政界和商界的大门之间反复旋转,今日的政府高官就是明日的企业高管,堵上了高管的高薪岂不意味着堵上了自己未来的钱包。

美国经管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警告,如果高管和员工薪酬差距超过20倍的门槛,将会导致员工士气下滑和不满增加。"占领华尔街"、餐馆工人罢工等运动算是美国中低收入民众给政经精英敲响的警钟。美国最低时薪自2009年7月以来未曾上调,但四年多以来,很多高管的薪酬却一路攀升,甚至很多亏损企业的高管也对天价薪酬心安理得。记者从很多工薪族处感受到对这种现象的强烈不满,美国着实有必要建立给高管薪酬设上限的制度。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高管和员工平均薪酬的差距,但这只是将事实曝光而已,美国并未推出任何具有约束力的治理手段。受当前美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内在缺陷牵绊,除非爆发重大的社会危机,美国执政者很难在修正税制、设置选举资金上限、切断"旋转门"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完)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