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日本 > 中日若持续“政冷”则“经难热”

中日若持续“政冷”则“经难热”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9月17日18:15分类:日本

新华社记者杨丁淼 梁赛玉 刘秀玲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很多日本企业高管都表示比以往更看重中国市场,不曾考虑退出。尽管如此,日企在华盈利前景却不容乐观。分析人士认为,中日或难重回“政冷经热”局面。

一年前,日本政府签订所谓“购买”钓鱼岛合同,导致中日关系一度降至冰点。回顾一年来,日本“购岛”行为可谓得不偿失——政治上的持续紧张影响了双边经贸合作,2012年日本对外出口额3年来首次减少,其中对华出口锐减成主因;今年前7个月中日贸易总额同比下降8.8%,延续了此前的下滑趋势。8月份在对美欧双边贸易普遍增长的情况下,日本成为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中唯一贸易总额同比下降的国家。

中国民众对日货的抵触情绪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地的中国东北,长春市民段继明虽然也关注了索尼推出的首款高端智能手机,但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三星手机:“现在电子产品选择这么多,为什么还要买日本产品?”

虽然此前日本汽车的出口稳定,但日本“购岛”之后出口降幅巨大。供职丰田公司的曾峰毅说,去年9月原定的几个项目都被无限期延迟,今年的项目变得更加不可控制,“中日关系的恶化导致日本车企在华收入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有日本舆论将经济趋冷归结为中国本身经济增速放缓和“China+1”战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连事务所所长荒畑稔表示,比起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开始更重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投资和贸易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因此中日经贸受到影响。

“China+1”战略,是指制造型日企为了规避所有制造点设在中国的风险,采取分散投资的战略,东盟各国备受这一战略关注。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日本对东盟投资总额为113亿美元,几乎是对华投资的两倍。

事实上,相比民众的消费情绪,日企更担心的是中国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型化工、机械等多由政府主导的项目的前途。据统计,去年日本载重机械和建设(矿山)用机械对华出口同比分别下滑44.4%和56.9%。

中国经济的涨潮并未结束,在基础设施、环保设施和电力设施等系统的发展潜力是日本重化工企业可遇也可求的,“政冷经凉”的现状无疑为它们的发展蒙上了阴影。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的关键是日本企业的危机感能否转化为对安倍政府的政治压力,最终形成缓和中日关系的要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研究员刘军红说:“中国当前全球化竞争的态势已经形成,日本企业如果一味注重‘分散风险’,一旦撤资自然会有欧美、韩国的资本补充,能否重归中国市场,直接关系到日本经济能否走出低谷。”

外交学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今年9月初举行的G20峰会上表现出积极促成中日首脑会晤的态度,说明日本也希望通过高层对话改善双边关系,更深入地拓展中国市场,为安倍经济学刺激下的日本经济提供后续的发展动力。

“安倍政府在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的前提下,是绝不可能回到之前‘政冷经热’状态的。中方愿意推动中日经贸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只有日本拿出诚意创造友好气氛,才能走上进一步改善关系的道路。”周永生说。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