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德国 > 法报说德国模式存收入不平等和老龄化等缺陷

法报说德国模式存收入不平等和老龄化等缺陷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9月05日17:08分类:德国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法国《世界报》网站8月2日发表题为《德国“超级模式”的缺陷》的文章,摘编如下:

在深陷危机、债务、失业的欧洲,许多人把德国看成是一个“超级模式”。德国财政收支平衡,拥有很强的竞争力,几乎没有失业问题,在当今经济不景气的局势下仍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对于南欧的失业青年来说,这里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地方。但这能持续多久呢?

到目前为止,德国的表现都很好,至少是说得过去的。8月1日公布的数据就证明了这一点:8月份德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7,较上月略有回升。

但在欧元区开始有所起色时,“经济冠军”的弱点就暴露了出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薪酬丰厚的产业工人和不稳定的服务业从业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加剧。这一现象造成的社会压力促使当局不得不冒着损害经济的危险采取措施。

在距德国9月22日联邦议会选举还有几周的时候,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的最大竞争对手社会民主党承诺将设立最低工资。这对于那些从2000年以来生活拮据的德国人而言是一种恰当的补偿。同时,这也是解决销售、服务等非全职岗位就业人员的贫困问题的一个方法。有人说,这个想法很吸引人,它不会损害经济正常运行,因为在倡导了优先发展出口的策略之后,如今应当由消费来接过接力棒。

但德意志银行的专家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7月31日一篇题为《德国,结构性增长的限制》的报告中写道:“从最近二十年来的经验可以看出,内需替代出口这一被广泛应用的手法是有争议的。”德国如果不振兴工业,消费就不可能增长。他们观察说:“国内经济就像电池,它需要一个最低速度才能起飞。”

资方也不看好政府设立最低工资标准的做法。如今的工资标准是各行业的工会和雇主方自行协商得出来的。“应该把选择权留给与劳动力市场息息相关的人,以避免出现劳动报酬与劳动效率脱钩的情况,”德国工商会的亚历山大·舒曼辩解说。

对于雇主们而言,如果紧缩政策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话,国家应该更多地将钱花在维护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上。此外,由于高度关注生态问题,德国决定在2022年停用造成人们恐慌的核电。这一决定可能导致电价上升,损害竞争力。“大家都同意废除核电,但是要怎么做呢?德国不是一座孤岛,它应该考虑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社民党的一名企业家这样认为。

但是企业家们还有别的更大的担忧。月复一月,他们眼看着出口商品堆积如山,就连标志着德国工业力量的机床产品也不例外。

欧元区国家的需求萎缩也许是一个原因。但“到什么时候,这种不断重复的周期性现象会成为一种结构性现象呢?”一名企业家自问道,“我们应该依靠新兴市场把在欧洲失去的出口额弥补回来,但现在我们做不到。”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和巴西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在放缓,因此实际上德国面临着一个近乎饱和的市场。更何况谁说中国或者其它新兴经济体将来不能自己生产自动装置和机床呢?

德国应该向其它国家出口其它产品。德国工业也许能自我调整,但现在,“它还停留在20世纪”,《德国制造:超越神话的模式》的作者纪尧姆·迪瓦勒说。他还指出,除了软件巨头思爱普公司外,德国几乎没有“新兴公司”和高新科技公司。

“如果我们列出两栏,一栏为‘加号’,另一栏为‘减号’的话,德国经济有很多明显的‘加号’:无可指摘的公共财政、运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但‘减号’的那一栏却是填得满满的。”法国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评论道。

他注意到德国的生产力甚至不如法国。“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他说,“工业创造的生产力被服务业给‘吃掉’了。”这是德国经济二元性的一个标志:工业颇具竞争力,但服务业的劳动者却生产力低下,且他们通常是非全职的。但这一既成事实难以改变,因为自2005年以来,正是服务业使德国的失业率下降了一半。

这一低下的生产力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劳动力的“蒸发”使本已不景气的经济更加疲软。德国是一个正走向衰老的国家。根据德意志银行的分析,从现在起到2030年,德国的劳动力人口将减少12%。这一缺陷可以通过推迟退休年龄、鼓励更多妇女就业和实施积极的移民政策来弥补。但最终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一位企业家十分担心,他说:“危险仍然存在,因为德国还没有完全敞开国门。”

[责任编辑:王静]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