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金融时报:伯南克继任者必须直面的事实

金融时报:伯南克继任者必须直面的事实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7月19日18:28分类:美国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7月19日登载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亚当·波森撰写的文章,题为《伯南克继任者必须直面的事实》,摘编如下:

对伯南克继任人选的讨论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谁能最好地带领美联储退出实施多年的货币扩张政策?虽说奥巴马总统在挑人时应当考虑这一点,但他真正需要寻找的美联储主席人选,应当是一位能在美联储将一种新政策手段“制度化”、并且能使这种做法获得国会准许的人。

不管喜不喜欢,当伯南克明年1月离任时,他的继任者必须将“非常规政策”常规化,并且建立切实可行的相关监督框架。

金融危机在货币政策方面带来的一大教训是,在现代经济中,没有一种利率能决定、或代表信贷状况。过去30年中,货币经济学和政策制定向来依赖一个安慰人心的假设,即央行主政策利率的变化会以一种可以预测的方式影响整个经济。这个假设使学界和市场分析人士能够试图用简单的规律来解释央行行为。

更重要的是,它让央行官员抱有一种不实际的假想。由于决策手段是调整公共部门利率,着眼整体经济而非具体领域,他们的政策不会对不同群体(如债券持有者和失业者)产生不同影响。这一点,加上“大缓和”时代的幸运成果——从1984年开始,美国进入稳增长、低通胀的25年——让人们错以为,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能够较为精准地控制通胀和增长状况。

近年来的事件表明,与对债市的影响不同,货币政策传导至整个经济的真实情况更为复杂。在欧元区,低利率和干预政府债券市场的承诺未能改善欧洲南部国家中小企业的信贷状况。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及土耳其,控制房地产信贷繁荣的努力不仅包括提高利率,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美国,美联储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比购买长期美国国债更有效地促进了住宅市场引领的经济复苏。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美联储等央行相继被指加剧了市场动荡。这表明央行对经济表现(乃至货币政策的直接影响)的控制有欠精准。如果你要开始提高通胀预期(这是日本所需要的),你就必须接受短期债券收益率的波动。如果你要抑制房地产投机(这是中国所需要的),你就必须认识到这样会破坏和睦的借贷关系。

如果制定利率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希望使用主利率工具预防泡沫,并因此需要考虑通胀和失业之外的因素(但它的职权仅限于这两项),它就必须认识到总体货币状况会趋紧。这些局限和取舍不是量化宽松的暂时性结果,而是将持续下去的经济现实。尽管这些政策决策的动机是改善整体经济,但它们对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影响确实不同,货币政策总是如此——尽管不那么明显。

因此,美联储新主席面临的主要挑战可能是设计一系列工具并将它们制度化,以便在公、私信贷市场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从设计和操作上,这对所有央行都不啻为一项艰巨任务。我们知道需要这样的工具,但不知道具体哪些工具能够奏效。而美联储还面临另一难题:自危机爆发以来,国会便一直着力限制美联储的权力,尤其是在它可能购买的资产类别方面。美联储仍然被允许购买MBS,以及MBS恰巧成为应对抵押贷款危机的合理之选,完全是运气使然。如果下一场危机殃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或本地银行的资本金,美国经济可能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纵容公共辩论抹黑“非常规”货币政策,以及对美联储职责较为简单时期的怀念。美联储允许这一切的发生是因为担心引发进一步的政治干预,这或许情有可原。但这种防守姿态和自我限制建立在对过去误读的基础之上,由此产生的弱点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危险。

各国央行买卖私有领域资产的历史已有数百年。即便近几十年比较少这么干,它们的货币政策仍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下一任美联储主席必须直面、而不是逃避这一事实,并且要努力赢得其他国家央行正在合理行使的权力。

[责任编辑:何舟]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