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地区 > 英报文章称全球化有益的信念已被动摇

英报文章称全球化有益的信念已被动摇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3月18日17:38分类:其他地区

新华08网北京3月18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专栏3月18日登载该报专栏作家吉莲·邰蒂撰写的文章,题为《全球化信念被撼动》,摘编如下:

十年前,我有时会开玩笑说,“达沃斯人”(人们有时会这样戏称全球精英人士)相信三个神圣的理念。第一,创新是受到尊崇的;第二,人们对资本主义优越性有一种盲信;第三,人们认为全球化是有益的,并且势不可挡。因而,他们认为,21世纪的法则将是资本主义、创新和全球化,并将直线式发展。

时代变化真快。过去五年里,那些自由市场理念在西方世界中的反面案例与正面案例一样多,人们对创新的信念也有所减弱。咨询公司麦肯锡3月份发布的名为《金融全球化:倒退还是重启?》的研究报告显示,上述三个理念中的第三个,也就是对全球化的信念,也在不断减弱。

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有点令人吃惊。毕竟,网络每天都在促使世界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没有导致上世纪30年代那种真正意义上的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在这种现象背后,或者说,深深地隐藏在金融数据背后的是,资本世界正在出现某种惊人的变化。全球化远没有扩大,相反,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金融流动出现本地化趋势。鉴于这种现象发生在国家加大市场干预的过程中,其结果令“达沃斯人”始料未及。

一些数据令人震惊。麦肯锡统计显示,在2007年之前的十年里,全球金融资产年增长率接近8%。但自那以后,全球金融资产总量就少有增长,唯一增长的部分就是公共债务。类似地,2007年之前,跨境资本流动增长迅速,恰恰支持了上述有关全球化的信念。但从那之后,随着银行纷纷减少跨境贷款发放,投资者将资金从海外撤回,政府也向投资渠道有限的本国民众出售了更多债券,跨境资本流动已累计缩减约60%。

如果你希望乐观地看待这件事,你或许可以认为这种缩减只是暂时的。毕竟,导致资本流动减少的一大因素是欧元区危机。最显著的一点是,私营银行开始警惕跨境资本流动操作,原因在于摩根大通所说的“兑换风险”(或者说是欧元区解体风险)。虽然公共领域的资本流动部分地掩盖了这种趋势的全貌(通过中央银行使用的泛欧自动实时总额清算快速转移系统2(TARGET2)),但麦肯锡认为,欧洲各银行的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已下降3.7万亿美元,其中2.8万亿美元是欧洲内部跨境资本流动减少所致。

然而,“好”消息是,据摩根大通等机构的独立研究观察,TARGET2的数据显示,私营部门的恐慌已经减轻。如果忽略欧元区困境的影响,全球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降幅远没有上述估计那样惊人。实际上,目前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规模已恢复到2007年之前的水平,而所谓的“南南”跨境资本转移规模已大幅增加,去年达到了1.9万亿美元。

如果你希望更乐观地看待这件事,你还应注意一点:即便如今跨境资本流动规模下降60%,资本活动依然“只是”回到了2003年时的水平,也就是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真正开始迅速增长之前的水平。换句话说,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的缩减,可能只是在撇掉泡沫时代产生的泡沫,或者说,是在向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趋势转变过程中的调整。

但真正关键的问题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种可能性是,当这种“调整”结束之后,金融全球化将继续深化。毕竟,鉴于全球金融中某些领域资金过度充裕,而其他一些领域则资金匮乏,投资者、政府以及借贷者现在非常有动力去寻找一些新方式、让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麦肯锡相信(或者说希望),促进资本流动的压力将催生更多改革。麦肯锡认为,比如说,随着上述筹资动力的增强,未来几年公司债券市场可能将向全球投资者发行1万亿美元的债券。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性:如果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压力持续加剧,反对银行业的游说团体力量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管制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会导致信贷价格扭曲,从而可能为精明的投资者带来套利机会。但这种情况也可能导致资金短缺,以及经济增速的严重放缓。虽然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低于前两种,但仍不容忽视。毕竟,跨境资本流动上一次崩溃(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时,随后出现的金融本地化趋势持续了几十年,而不是几年。(完)

[责任编辑:彭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