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地区 > 国际金融中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仍有提升空间

国际金融中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仍有提升空间

新华08网2012年08月23日12:29分类:其他地区

核心提示:在IFCD2012的排名中,位列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芝加哥。报告分析,上述10座金融中心城市已经形成相对均衡的区域分布结构。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目前的国际金融格局是“西衰东盛”,即西方主要经济体出现了长期衰退的趋势,而新兴国家由于经济增速快,金融中心实力相对增强,因而出现了全球金融业重心向东转移的趋势。

新华08网上海8月23日电(记者郑钧天 桑彤)23日,新华社联合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在上海发布了2012年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Xinhua-Dow Jone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Development Index,简称IFCD)报告。

在IFCD2012的排名中,位列前十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上海、法兰克福、巴黎、苏黎世、芝加哥。报告分析,上述10座金融中心城市已经形成相对均衡的区域分布结构。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来,纽约、伦敦、东京、香港始终占据国际金融中心排名的前四位,表明这四个城市已经成为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

IFCD2012报告中显示,巴黎的位次逐年下降,法兰克福等欧洲城市的位次亦相对靠后,包括卢森堡、阿姆斯特丹、奥斯陆、哥本哈根等欧洲金融中心城市则出现大幅度的滑坡,而新加坡、上海等亚洲城市的位次却在逐渐上升,显示出亚洲国际金融中心的成长。目前,国际金融格局已初步形成亚洲金融中心与欧美金融中心分庭抗礼的局面。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认为,目前的国际金融格局是“西衰东盛”,即西方主要经济体出现了长期衰退的趋势,而新兴国家由于经济增速快,金融中心实力相对增强,因而出现了全球金融业重心向东转移的趋势。

这一趋势并不仅仅出现在世界金融格局的改变上,同时也体现在全球市场资金流向方面。比如,包括挪威主权财富基金等代表国家的财富管理机构开始撤离欧洲市场,寻求增持在岸人民币债券以追逐更佳回报。有专家预估主权财富基金资产配置向亚太及新兴市场倾斜的规模将达到3-4万亿美元。

毕马威亚太区金融业服务主管合伙人李世民 (Simon Gleav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相信亚洲金融中心绝对可以与欧美抗衡。香港股票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新加坡债券市场亦然,而且,可以看到投资者继续大量投入这两个市场。”

从金融机构来看,欧洲银行业占全球总市值比例大幅下滑也反映了这一点。欧洲银行业占全球总市值的比例从2007年的35%下滑至2011年的23%,而亚太银行业在2011年占全球总市值比例将近36%。虽然北美银行业的表现要好一些占比达到27%,但全球银行业价值转移的整体趋势不言而喻。

国际金融格局的变化也逐渐带动了金融市场要素的改变,亚太经济体在金融机构集聚度、金融市场全面性、交易活动的活跃度等方面形成了良性的竞争合作态势。特别是近年来香港、新加坡、东京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其中香港作为连接重要要素市场的关键纽带,不仅联系全球更是境内与境外关联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上海与东京推动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也推进了上海在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在IFCD2012报告中,尽管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西衰东盛”的趋势,但专家认为,与目前全球公认的两大国际金融中心纽约和伦敦相比,其它金融中心尚有很大差距。即便是作为新兴经济体之首的上海在服务水平和综合环境方面与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福卡智库首席研究员、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王德培表示,上海排名居前主要得益于中国的经济体量、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成长发展的潜力,但就市场活力、服务水平和国家环境来看,新兴国家经济体与欧美老牌金融中心仍有较大差距。

李世民表示,过去十年,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新兴资本市场成长很快。 新兴市场、日本、澳大利亚和香港,新加坡和韩国,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已经跟上成熟市场的水平,包括法律架构和操作系统;但是市场深度和流动性仍待加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障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成熟市场还是更受国际投资者的欢迎,这反映新兴市场深度和软实力有待加强。

陆红军告诉记者,目前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呈“错位竞争”和精细化趋势,比如新加坡正在走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差别化”道路,重点发展财富和资产管理业务。“新加坡财富和资产管理的规模已达1万亿美元,几乎超越瑞士,其中70%以上的业务来自海外。陆红军预测,未来可能将出现三至四个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上海-香港等,其中上海和香港将在较长时期内成“同一平台,两个中心”态势,同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复苏形成的复杂性环境,世界上还会出现一些颇具特色和创新力的精致型金融中心。

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道格拉斯•艾略特(Douglas Elliott)认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金融中心,上海在对世界经济复苏方面的正面影响是无可替代的。“对比其它国际金融中心发现,上海的优势在于中国巨大且仍在持续发展中的市场,中央和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期货和股权市场等硬件条件,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充沛活力和发展潜力。”

“我们会看到上海发展成为有自己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而非纽约或伦敦的翻版。”上海美国商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美国富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肯尼诗(Ben Kinnas)提出自己的看法。(完)

【责任编辑:姜楠】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