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美国 > 美国“量化宽松”遭遇政策困境

美国“量化宽松”遭遇政策困境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7月19日11:14分类:美国

核心提示:市场的博弈心态表明,美联储等货币当局在超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现在时”之后遭遇政策困境。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当前不缺乏流动性。美各类国债的收益率都降至其建国以来新低,除法定准备金以外,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还有约1.5万亿美元的现金流,足以应付正常的企业贷款需求。研究美联储的知名美国学者艾伦·梅尔策指出,美联储若继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是药不对症的愚蠢做法。

新华08网华盛顿7月18日电(记者蒋旭峰)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18日在国会听证时重申,美联储在必要情况下会采取进一步货币刺激行动。此前,市场人士已纷纷猜测美联储会否又将在何时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

市场的博弈心态表明,美联储等货币当局在超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现在时”之后遭遇政策困境。

自2008年底以来,伯南克掌舵的美联储已将联邦基金利率降到零至0.25%的历史低位,美联储还通过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入大量美国国债和房利美等机构发行的抵押贷款证券,并在上月宣布将资产负债表调仓的“扭转操作”政策延期至今年年底。短短数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由金融危机前的不足1万亿美元猛增至目前的约2.9万亿美元规模。

放眼全球,执行超宽松货币政策的不仅只有美联储。欧洲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等发达国家货币当局近年来频繁使用降息、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以扶助实体经济复苏。但是,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复苏态势总体疲软,失业率高企,巨量流动性并未转化为实体经济增长的充沛动能,令人担心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治病需先问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当前的经济困境并非货币政策所致,也难以用货币政策治愈。当前,美国企业运营和经济增长主要面临大选前财政政策不确定性和国内有效需求不振等挑战。

美联储的货币之剑多次出鞘,意在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同时压低中长期利率,以鼓励民众消费和企业信贷。但楼市泡沫破裂之后,美国家庭债务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居民若无大幅增加消费的意愿,企业也不会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投资,巨量流动性只能停留在金融体系之内。

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经济当前不缺乏流动性。美各类国债的收益率都降至其建国以来新低,除法定准备金以外,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还有约1.5万亿美元的现金流,足以应付正常的企业贷款需求。研究美联储的知名美国学者艾伦·梅尔策指出,美联储若继续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是药不对症的愚蠢做法。

不仅如此,倘若过度使用超宽松货币政策,那将带来负面效应。美联储的政策难逃操纵币值和扭曲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之嫌,多年执行的超低利率政策和膨胀的资产负债表对美国经济将具有长期“毒性”。当前过度使用减税等短期政策以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实质是借助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铸币红利,加大国内消费者的短期“财富效应”,延续当前消费占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不利于发达国家开展中长期财政整顿,将降低其进行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意愿。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已有成为“将来时”的迹象,但政策出台不难,稳妥收官不易。而且,在美联储大量释放流动性同时,不排除他国央行为避免本币升值开展竞争性量化宽松的可能。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泰勒警告,金融体系内的巨大流动性将造成隐患,如不回收这些流动性,终将导致通胀压力抬头;若过快回收这些流动性,银行又会出现信贷萎缩并威胁实体经济。

在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化”特征显著的当前,发达国家央行惯用流动性“阿司匹林”的做法,被认为缺乏着眼下一代人福祉的中长期思维,或将助推资本市场投机文化。泰勒等专家就批评,一再量化宽松本身造成了不确定性,投资者开始与美联储等进行心理对赌,在下一波流动性“开闸”前投资布局。然而,脱离实体经济繁荣的资本市场“盛宴”往往预示着泡沫风险正在积聚。

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何安全驶出危险海域,考验着掌舵者的智慧与果敢。(完)

[责任编辑:王钦炜]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