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日本 > 上半年日经济差强人意 未来面三大风险因素

上半年日经济差强人意 未来面三大风险因素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7月10日18:31分类:日本

核心提示:上半年日本经济表现差强人意,保持正增长已成定局。但从全年来看,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仍面临三大风险因素。其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二,电力供应不足会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其三,环保车补贴政策刺激提前消费,下半年汽车消费可能进入低谷。

新华08网东京7月10日电(记者何德功)今年以来,日本经济经过东日本大地震后的停滞重新回到缓慢复苏的轨道,上半年经济表现差强人意,保持正增长已成定局。但从全年来看,日本经济持续增长仍面临三大风险因素。

日本上半年经济表现差强人意 

日本政府6月8日将今年第一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的增长率从速报值的4.1%上调至4.7%。日本民间机构普遍预测,这一增长势头仍会持续,二季度实际GDP可能增长2.0%,2012年财年全年实际GDP增速可能达到2.2%。

日本经济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增长,特别是政府对环保车采取补贴政策推动汽车消费大幅增长。内阁府景气观察调查表明,商场购物状况反映消费者已走出东日本大地震后阴影,控制消费的气氛有所缓和,消费心理正在逐渐恢复。

其次,复兴需求拉动增长。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制定了多次补充预算,各级政府制定了很多复兴计划,现在大部分计划已进入实施阶段。预计今后与复兴相关的需求仍会大幅增加。大和综合研究所推算结果表明,复兴需求2012财年将拉动日本GDP增长1个百分点。

再次,汽车业表现差强人意。2011财年虽然东日本大地震和泰国洪水等天灾对日本汽车业影响很大,但由于各汽车厂商在生产能力恢复后开足马力生产,总算挽回了损失,除马自达一家亏损1077亿日元,其它均实现盈利。展望新财年,日产、丰田、本田等七家主要汽车公司预计总利润可达1.783万亿日元,为2011财年的2.1倍,全球销售汽车总量达2400万辆,超过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2007财年,创历史新高。日本汽车产业相关从业人员达500万,汽车产业摆脱地震影响对日本回到缓慢复苏轨道发挥了很大作用。

最后,非制造业表现良好,截至3月底的2011财年结算结果表明,非制造业经常利润和上一财年相比增长6%,在非制造业的14个行业中,9个行业普遍收益增加,其中商社和通信服务业利润大幅增加,合计为6005亿日元。

电器企业亏损拖累日本经济

从上半年来看,拖累日本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本电器企业亏损加剧。由于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丧失了技术优势,因此长期看来日本电器企业很难挽回败局,这不仅将对日本下半年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长期来看对日本的产业发展也十分不利。

数据显示,四家日本大型电器厂商2011财年出现了巨额亏损,松下最多,亏损7821亿日元,索尼亏损4566亿日元,夏普和日本电气公司(NEC)也分别亏损3760亿日元和1000亿日元。

此外,日本半导体技术严重滑坡也对日本电器行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最大的动态半导体存储器制造商尔必达提出破产申请,另一家半导体制造厂家瑞萨电子也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下半年日本经济面临三大风险因素

具体说来,下半年日本经济增长面临三大风险因素:

其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欧洲经济萎缩会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出现滑坡,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也开始放缓,这对以贸易立国的日本经济极为不利;二是欧债危机导致欧元严重贬值,日元成为避风港,日元持续走高的趋势难以逆转,这对日本出口极为不利;三是欧债危机相关的消息面会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也将对日本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其二,电力供应不足会对生产造成严重影响。2011福岛核事故给日本带来的不是一时之痛,5月3日,日本最后一座仍在运行的核电机组进入定期检查,至此,日本50座商用反应堆全部停运,标志着日本暂时进入"无核时代"。但6月16日,日本政府宣布将于7月重启关西电力公司大饭核电站3、4号机组。日本各界对此褒贬不一,多数民众更是怀有迫不得已的心理。由于安全评估标准尚未确定,日本其他核电站何时能重启仍是未知数,尽管日本政府有意进一步推动核电重启,但民众的压力将导致相关进程一延再延,电力缺失将对日本制造业重振形成掣肘。

其三,环保车补贴政策刺激提前消费,下半年汽车消费可能进入低谷。日本的环保车补贴政策实施到2013年2月底,但补贴预算仅有3000亿日元,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人们购车踊跃,到今年9月补贴可能全部用光,9月以后汽车销售可能将萎靡不振,一季度拉动GDP增长的个人消费可能在9月以后拖经济增长的后腿。(完)

[责任编辑:王婧]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