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日本 > 英报分析日本及全球放松货币政策原因和影响

英报分析日本及全球放松货币政策原因和影响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2年02月27日15:40分类:日本

新华08网北京2月27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站2月27日刊发题为《日本转投货币宽松阵营》的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央行决定引入一个通胀目标,并把债券购买计划的规模扩大一倍。至此,世界各国都已转投宽松货币政策阵营。这件事很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央行宣布这一举措的时机。今年1月底,当时在伦敦的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重申日本央行经常说的那句话——日本的通缩是结构性的,没得治。几周之后,他就转投积极货币政策阵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180度的大转弯?原因很可能是政治现实。日本央行的特立独行已变得越来越难维系。

2008年的雷曼危机爆发之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开始大举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这涉及到购买大量政府债券。对许多新兴经济体来说,由于其本币与美元挂钩,因此它们在事实上输入了美国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2011年,稳健货币政策的两大传统堡垒——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出现“倒戈”,转投通货再膨胀阵营。这两者的“倒戈”决定,都是出于政治实用主义的考虑,而不是出于意识形态上的信念。瑞士当时的问题是,瑞士法郎的坚挺严重抑制了该国的经济活动。欧洲央行当时则迫切需要支撑银行业体系在欧元区外围国家问题债务上的敞口。

上述这些事情反映出一个更大的麻烦,那就是高负债与低增长(甚至零增长)并存的世界所特有的压力。

在发达世界,社会和政治风险的平衡正推动政策尽一切可能朝通货再膨胀的方向发展。在新兴世界,自身政治地位往往脆弱的政策制定者们也一直跟随这个趋势,为的是保护出口部门的就业。

白川方明本月早些时候接受国会质询时备受压力。日本企业界强烈抗议日元飙升。索尼、夏普、松下等知名日本公司都出现巨额亏损,而韩国三星的利润却创下历史新高。日元对韩元汇率自2007年以来翻了一番,这虽不是唯一的致因,但它确实没起什么好作用。

以一些最客观的指标衡量,日本央行有充足的理由追加宽松力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过去12年里每年下降1%至2%,但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如今却小于2006年。

与欧洲央行不断激增的资产负债规模相比,日本央行追加的10万亿日元资产购买计划显得杯水车薪。要想产生实质性影响,它还需要采取更多举措。最终它会这么做的,不论它是否愿意。从政治的角度看,它已经把自己牵扯进来了。

首先受到影响的将是金融市场。如果一家央行不断购买本来会被私人部门投资者购买的资产,那这些投资者就不得不为他们的资金另寻投资对象。过去几年的经验是,人为减少无风险资产的供给,会提振对风险资产的需求。

实体经济受到的影响则更难估计。尽管英国央行吸纳了25%的英国国债,但它却未能把通胀预期提升到危机前水平的上方。在一个去杠杆化的世界,股价升高所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

日本及整个世界提升通胀预期的一种方法是,推动股价强劲上升,升到使投资者开始把一部分资金投向房地产和大宗商品这类硬资产的程度。通胀的本质是“实物”价格的上涨。

正如上世纪70年代中期的通胀高峰过去很久之后通胀才最终被制服一样,在债务危机和通缩被消除之前,可能也需要经历几轮循环。

在当时,正是通胀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如英国和美国,从消灭通胀的斗争中获益最大。而在上世纪80年代初,通胀就已处于低位的日本,最终却陷入了通缩。

如果这一次世界遵循同样的模式,那么通缩问题严重的国家将获益最大,而高增长的国家可能最终会陷入严重通胀。(完)

[责任编辑:姜楠]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