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其他国家 > 金融时报:欧央行必须承诺担当最后贷款人

金融时报:欧央行必须承诺担当最后贷款人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1年10月24日15:16分类:其他国家

新华08网北京10月24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10月24日刊载题为《欧洲央行必须出钱》的文章,摘编如下:

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明显已经演变成一场银行业危机。但欧洲的政策制定者却没看到这一点,或者说,他们看出来了,但未能及时采取行动。

我们现在听到的解决方法是对银行进行大规模、迅速的资本重整。许多人都认为,资本重整将是欧洲领导人当前讨论的重大救助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谁能迅速地对欧元区银行进行资本重整呢?鉴于股市动荡不定,能够迅速调集必要财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要这么做,就必须进一步发债。结果可想而知。评级机构将盲目地下调相关政府的评级,而这必将加重债务危机。

在2008年银行业危机期间,对银行进行资本重整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政府的债务负担远低于现在。这一次,政府无法在不触发评级下调和重燃主权违约担忧的情况下,对银行进行资本重整。这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资本重整削弱政府的信誉,这接着反作用于银行,银行将眼见着自己所持资产(政府债券)的价值进一步下跌。政府进行资本重整的力度越大,银行资产价值下滑的幅度就越大,于是就又需要进行资本重整。

要遏止这个下降螺旋,我们必须为欧元区国债的价格构筑一个底部。欧洲央行是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机构,因为它能够无限制地创造货币。要阻止国债价格下一步下滑,欧洲央行应当宣布其准备进入市场干预。通过宣布其无条件的承诺,欧洲央行将可阻止上述下降螺旋。

而当投资者相信了欧洲央行的决心之后,他们就会停止出售国债的行为,因为到时他们会相信这些资产的价格已经设立底部。这种结果的好处是,欧洲央行不必购买更多国债。目前欧洲央行没有收获到这种好处,因为它明确表明了这种态度:它一点都不喜欢担当“最后的贷款人”,它只盼尽快停止扮演这个角色。欧洲央行不断发出信号,表明它也不相信欧元区国债。既然如此,那些本来就对自己所持债券的未来价值充满不确定感的债券持有人,为什么要停止出售这些债券呢?

理论上,欧洲央行只应买进欠缺流动性、但有偿付能力的政府的债券。显而易见,这就把希腊排除在外了。但这条规则并没把其他恐慌情绪蔓延、致使利率上升到危险水平的国家排除在外——这样的高利率持续下去,任何一个政府都会变得资不抵债。欧洲央行必须带着明确的承诺进行干预的,正是这些国家的债券市场。

对于欧洲央行应在国债市场上扮演最后贷款人的想法,人们提出了许多反对意见。一种意见是,这种做法相当于为预算赤字进行货币融资,将会导致通胀。这种说法毫无依据。欧洲央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国债,不是为政府、而是为出售这些国债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金融机构出售国债则是要寻找安全资产,首选就是来自央行的资金。这些资金会被囤积起来,而不会被用于扩大信贷和货币供给,因而不会导致通胀压力。

唯一有道理的反对意见是,由欧洲央行扮演最后的贷款人,可能带来道德风险。欧洲央行宣布愿意为国债市场提供流动性,可能导致各国政府减少在削减赤字和债务方面的努力。因此,在欧洲央行扮演最后贷款人的同时,必须贯彻具有约束力的规则,迫使各国政府整顿好本国的预算状况。如今这样的规则正在得到落实。

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不能代替欧洲央行。即使扩大该基金的资源,允许其动用欧洲央行的流动性,它也无法迅速地采取行动。该基金的治理是建立在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的基础之上的,在需要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这样的治理机制就会使它陷入瘫痪。

欧洲央行没有理由不采取行动。如果欧洲央行非要保持其货币政策的纯洁性,它就可能把欧元区置于死地。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人能从欧洲央行的纯洁中获益。(完)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