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始自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由此升级为全球危机,并致全球经济受到重创。随后,在世界经济环境波云诡谲的变化中,各经济体实施了不同的自救努力。六年已逝,回顾对照世界经济在其间的发展,“变”成了关键词——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单一货币体系缺陷的暴露,“去美元化”渐成趋势;各国经济复苏进程分化,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亦不复存在……世界经济在艰难复苏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奏?

金融危机六周年大事记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2008年9月18日,美联储等六大央行联手宣布共同向金融体系注资1800亿美元。

2008年10月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总额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随后众议院通过了新版金融救援方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这一方案。[详细]

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之变——多国“去美元化”开启

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美国掌控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美元主导的货币体系受到强烈冲击,表明原有货币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各国强烈呼吁改革并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朝着稳定、有序、可控方法发展和完善,从全球范围内确保各国经济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发展。

【努力】全球“去美元化”大幕开启 去美元化不是目的而是效果
金砖国家在创建银行方面迈出第一步
 

“俄罗之声”称,金砖国家决定联合自己的力量以相互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有意创建一种能够相互进行金融支持的机制。

俄罗斯KFS集团公司股份管理处处长罗曼•安德列耶夫认为,金砖开发银行将在世界金融领域成为当之无愧的“替代者”。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多国“去美元化”进行时

蓝点

2008年以来,作为美国“后花园”的拉美国家开始减少美元在贸易及各国资金存贷和市场融资中的比例,显示了“去美元化”的倾向。

蓝点

近两年,新兴经济体之间展开了日益频繁深入的货币互换,中国最为活跃。对于人民币而言,“去美元化”的过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

蓝点

法国财政部长表示,法巴所受到的罚款将使欧洲有理由“动员”更多的交易以欧元结算,这样欧洲地区的银行就不会如此深受美国监管当局钳制。

蓝点

受俄乌地缘政治事件的影响,忌惮美元霸权的俄罗斯公司们开始逐渐转向使用包括欧元、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结算。

【现状】美元国际地位短期或难被撼动
 

尽管世界对美元的独霸状况已经感到“疲倦”了,并且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去美元化”这方面进行着积极的努力。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或很难被撼动。

【60.9%】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外汇储备总额升至约11.86万亿美元,在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60.9%,其仍将是占主导地位的储备货币。

【3.76万亿美元】不过,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美元储备逐季递减至目前的3.76万亿美元,且在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1.8%略降至当前的60.9%。

【展望】未来将为多元化货币体系
 

从全球储备货币过去数百年的变迁来看,一国货币并不会成为千秋万代的主宰者。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的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包括世界银行在内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正如当年美元取代英镑一样,美元将最终被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的多货币体系所取代。

一是在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之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二是在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中,提升非美元货币的计价地位
三是促进储备货币资产的多元化
四是提升非美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货币的游戏规则话语权
世界经济复苏格局之变——“双速格局”被打破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最初呈现“双速复苏”格局:发达经济体慢而新兴市场快。

蓝色剪头2

此后又逐步演化为“三速复苏”,即在新兴市场依然保持高增长之际,发达经济体出现分化,美国复苏加速,而欧洲和日本经济依然低迷。

蓝色剪头2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格局再度出现新变化:欧元区经济在经历衰退之后迎来温和复苏但尚未实现可持续,美国保持复苏势头,日本经济受到来自“安倍经济学”的刺激;而新兴市场经济增速则普遍放缓,部分国家甚至遭遇经济增速明显下滑、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经过几年的恢复,全球经济再平衡取得一定进展,新技术新产业加快孕育,一些新迹象、新趋势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然而,结构性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型仍低于预期。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政府债务危机的后期,短期趋稳态势的可持续性,仍面临政策退出的严峻考验。

主要经济体现状
中国经济下半年:“稳”字当头 “进”在其中

展望中国经济“下半场”,“稳”与“进”仍是主题词。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将在“稳”中保持增长,在“进”中展现活力。[详细]

中国金融信息网制图 点击查看更多全球经济数据>>

美国经济低速增长或常态化 复苏之路风险不断

2009年6月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扩张周期的起点,美国5年的复苏进程颇显缓慢,远谈不上强劲。展望前景,复苏之路暗含不少风险。[详细]

中国金融信息网制图 点击查看更多全球经济数据>>

欧洲经济低速增长显示复苏势头脆弱

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出现零增长,为连续三个季度增长后首次停滞,这表明在内部市场疲弱、外部地缘政治压力增加背景下,欧洲经济复苏势头极为脆弱。[详细]

中国金融信息网制图 点击查看更多全球经济数据>>

日本经济萎缩令“安倍经济学”存疑

受上调消费税拖累,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萎缩,实际GDP环比下滑1.7%。股市繁荣背后,实施一年半的“安倍经济学”到底效用如何让人心存疑虑。[详细]

中国金融信息网制图 点击查看更多全球经济数据>>

新兴经济体将持续壮大 占全球GDP半壁江山

预计新兴市场整体经济增长将维持在目前的一般水平。印度、印尼等经济体增速有望加快,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如果不再进一步升级,可能会缓解新兴市场的压力。[详细]

中国金融信息网制图 点击查看更多全球经济数据>>

货币政策之变——欧美经济体一致性不复存在

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几年,扩张成为全球货币政策的主流,成熟经济体的央行更是普遍采取购买资产扩大资产负债表的方式向经济注入大量资金,以稳定经济推动复苏。进入2014年,全球性货币扩张的局面开始发生分化。在成熟经济体中,一边是以美国退出QE为代表的货币收缩,另一边则是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货币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不复存在。

由此,世界成熟经济体呈现出“美国转紧,欧日更松”的政策分歧局面。分析认为,未来一个时期,这种货币政策的分歧局面还会加大。

以美国退出QE为代表的货币收缩
以欧洲和日本为代表的货币进一步宽松
2012年日本量化宽松政策回顾

◆ 2012年2月14日 投入10万亿日元购买长期政府债券,有担保的市场操作规模将自55万亿日元增加至65万亿日元。

◆ 2012年4月27日 政府债券购买规模扩大5万亿日元,将资产购买计划扩大至70万亿日元。

◆ 2012年9月19日 基金规模扩大10万亿日元,将资产购买计划规模扩大至70万亿日元。

◆ 2012年10月30日 资产收购基金规模增加11万亿日元,总规模达到91万亿日元。

◆ 2012年11月20日 日本政府将斥资1万亿日元进行第二轮财政刺激

◆ 2012年12月20日 新增10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规模,并推出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之变——新趋势呈现 制度性缺陷仍存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防止金融风险的跨国蔓延成为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广泛共识。作为危机的策源地和中心,美欧金融监管改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在限制金融过度自由化、防范金融监管失效、加强消费者金融保护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有分析认为,由于制度性缺陷难消,美欧未来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隐患仍然存在。

金融危机后美欧金融监管新趋势
特点一:监管模式从功能导向向目标导向型转变

2008年,美国财政部公布《现代金融监管构架改革蓝图》,提出由功能导向型监管向目标导向型监管转型,[详细]

特点二:监管职能有向中央银行集中的趋势

《多德法案》扩大了美联储的监管权力,所有关系到金融系统稳定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设施、储贷控股公司和证券控股公司均在其监管权限内。[详细]

特点三:强调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

危机前的金融监管以局部风险监管为主。危机后美欧各国积极推动将宏观审慎监管纳入监管框架内。[详细]

特点四: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国际金融危机后,如何重获金融消费者信任、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详细]

特点五: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

美国成立了联邦层面的保险业监管机构,实行“沃尔克法则”,其核心内容在于将危机前缺乏监管的场外衍生品市场纳入监管范围。[详细]

 

目前看,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仍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道德风险还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大型金融机构一旦认定政府在危机发生时不会也不敢让它倒闭,就会通过过度地追求高风险来获取高收益。二是准确拿捏好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力度,既要对“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又不能阻碍合理的金融创新,难度不小。

 

2010年7月21日,奥巴马签署《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拉开美国最大规模金融监管改革的序幕。从签署该法案的第一天起,金融监管改革就频繁遭到共和党议员和华尔街利益集团的阻挠,改革进展较为缓慢。共和党议员严厉批评《多德-弗兰克法》并不是预防金融危机的正确“药方”,不仅没有解决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难题,反而使这一问题加剧。民主党议员则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推行的多项重要改革使美国金融体系更加安全。[详细]

 

由于商业和个人贷款增速均为本轮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第二季度美国银行业利润达到接近纪录的超高水平。从业绩看,美国银行业似乎已回归正轨,但未来一段时间内,高压监管、集体诉讼以及重金和解仍是美国银行业的噩梦。

编审:王静 责任编辑:王婧 陈周阳  美工:董丹 邮箱:editor@xinhua08.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