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印度出口引擎启动 对经济拉动效力仍存疑

新华财经孟买8月11日电(记者 张亚东) 印度的经济尚未恢复到疫前水平,但出口已数月超过疫前水平,成为目前印度经济中的最大亮色。但由于出口在印度经济中占比不大,加之此前制约出口的种种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因此,印度试图通过出口引擎来复苏经济,在力度上是否有效、在时间上能否持续,均有待进一步观察。

出口的大幅增长已经成为现阶段印度经济社会的最大亮点。印度商工部的数据显示,今年4—6月份,印度出口总额达93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6%,与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相比增加17%。7月份,印度的出口达到创纪录的351.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与2019年7月相比,增长34%。

与此同时,中印之间的贸易额也创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1—6月份,中印之间的贸易额达574.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2.7%。其中,印度对中国出口147.24亿美元,同比增长69.6%;印度从中国进口427.55亿美元,同比增长60.4%。印中之间的贸易逆差也升至较高水平,达到280.3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5.6%。

印度商工部部长戈亚尔表示,本财年(2021年4月—2022年3月)印度有望实现4000亿美元的出口目标。2020-21财年,因疫情影响,印度商品出口仅为2906.3亿美元,而在2019-20财年,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3133.6亿美元。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印度2021—22财年的外贸将较2020-21财年增长37.6%,较2019-20财年增长27.6%。

这应该是印度出口近几年来的最强劲增长。疫情之前,印度的出口增长水平不断下降。2018—19财年,印度计划实现出口总额增长20%,但最终仅仅实现增长9.2%;2019—20财年,印度的外贸出口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同比萎缩4.8%;2020—21财年,由于疫情影响,印度的出口萎缩更是高达7.3%。

世界经济的好转和市场需求的增加,使得印度政府看到了重振出口的希望。印度总理莫迪8月6日在出席印度外交使团代表和制造业、出口商代表大会上提出,要树立“品牌印度”意识,要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对印度的高附加值产品产生天然的需求,要进一步扩大“印度制造”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为实现这一目标,莫迪要求外交部和商工部协同合作,推动海外使团与印度出口商、制造商之间的更大合作。为促进出口,印度政府将为出口商提供8800亿卢比(相当于880亿人民币)的出口保险。

毫无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需求扩大的背景下,印度的出口引擎已经启动。在印度政府生产激励和出口促进系列政策下,未来印度出口还有可能进一步创出新高。2021—22财年有可能成为印度新一轮出口增长的景气元年。

但相对于复苏印度整体经济而言,仅靠出口这一引擎,无疑有些力不从心。近年来,印度的出口与GDP之比基本稳定在10—12%之间,有些年份甚至不足10%。2019-20财年,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3133.6亿美元,与当年2.85万亿美元的GDP之比,不到11%。相反,国内消费才是印度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有研究指出,印度的国内消费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70%。因此,在国内消费仍因疫情影响处于压抑状态下,印度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复苏经济有些吃力,尽管出口的快速增长也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印度商业标准的主席TN Ninan指出,印度需要启动包括政府投资、私人投资、消费和出口四大引擎,才能有效复苏经济。目前仅靠出口引擎,难以将经济快速拖回到复苏的轨道中来。

从出口类别来看,印度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并没有随着整体出口的改善而大幅增加。印度这些年的整体出口商品基本保持稳定,机电产品、石化产品、珠宝、农产品等,为印度主要的出口商品。今年上半年,印度机电产品的出口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30%,大米的出口增长达25.7%。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印度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没有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印度的珠宝出口也还没有完全恢复。对于印度经济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关乎国内就业和消费,对整体经济的复苏更具意义。印度出口联合会主席库马尔此前曾表示,印度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跌最令人担忧,因为这关乎印度的就业情况。

同时,近半年来印度出口超预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幅增加,此前数年制约、影响印度出口增速不断下降的因素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印度总理莫迪8月6日明确指出,印度需要解决印度物流费用偏高等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评级机构惠誉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印度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其原因主要在于印度本身,如印度的物流成本严重偏高、生产率有待提高。此外,印度的港口运输也存在严重的效率问题。由于性价比不高,此前印度的大米出口份额在非洲市场已被其他国家抢占不少。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将决定印度本轮出口增长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