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印度试图将外贸投资政策打造成自我发展的“助产士”

新华财经孟买12月28日电(记者 张亚东)印度的外贸、投资政策在2020年发生了大的变化:外贸政策从开放转为保守,投资政策则更为开放和积极。理解这种政策转变须跳出外贸投资之外:印度已经将外贸、投资政策与印度国内的产业政策严格挂钩,目的就是借此助成印度政府倡导的“自主发展”。这多少有一些一厢情愿。没有外部市场的冲击和重生,印度国内的自主发展难以有效建立。

在外贸政策上,印度是越发趋向于保守了,印度最后一刻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抽身而出就是最为明显的例证。印度放弃RCEP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保护本国弱小产业。在2019年底RCEP最后一轮谈判前,印度国内的农业、钢铁业等协会,轮番致信印度总理莫迪,要求慎重考量,致使莫迪最后一刻放弃。

印度退出RCEP,还可将与中国之间的巨大贸易逆差作为借口。但在RCEP之外,印度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是迟迟没有进展。印度与欧盟的贸易谈判早在2007年就已开始,但由于双方分歧,这一协议一直处于搁置状态。今年年初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印度时,有传言说印美将很快签署双边贸易协议。但直到现在,连“缩小”版的贸易协议都没有看到下文。

印度政府贸易政策方向的逆转也可以从政府部门的表态中看出端倪。2019年,印度商工部部长戈亚尔曾提出,在未来5年内将印度的年度出口额提高两倍以上,达到10000亿美元,是实现印度在2024—2025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5万亿美元的关键。印度总理莫迪也曾提出,印度应该寻求两位数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是促进印度外贸的出口份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一倍,达到3.4%。

但关于这一切,印度政府部门在今年已经彻底闭口不谈,导致的结果就是印度出口在今年大幅萎缩。数据显示,自3月份开始,印度仅在9月份实现出口同比增长,其他月份均为同比萎缩状态。本财年的4—10月份,印度出口萎缩同比达19.02%。令情况更为严重的是,印度出口萎缩最为严重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但在投资政策上,除了对中国资本严加审核外,印度对外商投资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印度宣布将努力打造一个投资环境友好的目的地。

在今年5月份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表示,印度将加大改革,提高FDI的持股比例,促进煤矿等领域的开采进一步商业化。6月18日,印度正式启动41座煤矿商业化开采的拍卖。这距离印度财政部长首次提出该改革,不到一个月时间。

这已经收到效果。数据显示,今年4—8月份,印度FDI同比去年增长16%,至271亿美元。

即便是对中国投资严加收紧,但已有消息传出,印度将重新考虑放松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对印度企业投资占比在26%以下的中国资本,印度将不再要求政府审批,走自动审批程序即可。

印度政府在外贸的“紧”和投资的“松”之间,存在一个统一的理念,那就是将印度打造成一个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实现“印度制造2.0”。这集中体现在11月初印度政府出台的制造业促进计划(PLI)中。按照该计划,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5万亿卢比,吸引外资和本国资本,将包括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等在内的10大产业打造成高端产品,供应本国和世界市场。印度财政部长西塔拉曼说得非常直白,这一计划就是促进印度制造业远离中国,实现印度自主发展,使印度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印度的这一构想愿景很好,但有些一厢情愿。首先,外贸的“紧”和投资的“松”无法协调一致。外资投资印度绝对不会仅为满足印度市场,而是利用印度本身的廉价劳动力,将印度打造成出口基地。如果印度无法与周边的东盟、欧盟和美国之间达成贸易协议,印度的出口将受到限制,反过来就会进一步影响到投资。孟买Aditya Birla Group首席经济学家阿吉特·拉纳德(Ajit Ranade)认为,专注于海外市场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关键。“出口和制造业是相互交织的。除非出口增长,否则制造业不会扩张”。

其次,印度在打造“印度制造2.0”时,对2014年就推出的“印度制造”战略为何没有实现预期目标,没有进行很好总结,认为凭借政府的奖励措施就能成功吸引投资,从而实现制造业升级换代。印度目前的基础设施、物流水平、劳工管理等,均不利于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进行力度很大的改革。

评级机构惠誉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印度产品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其原因主要在于印度本身,如印度的物流成本严重偏高、印度的生产率有待提高等因素。IMF发言人Gerry Rice此前曾指出,印度需要进一步推进改革来吸引外资投资。印度需进一步推进经济改革,需要在土地、劳动法等方面积极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需要大力发展,才能更有效吸引外来资本。

印度国内也有明白人。SA Aiyar是一管理咨询师,其在印度媒体发文指出,莫迪试图寻求海外投资,促进印度成为顶尖技术和规模经济的大规模生产中心,成为全球出口中心。这一政策在印度难以成功。因为印度土地征用耗时且昂贵,印度的电力成本属于世界上最高之一,印度的基础设施和运输成本没有任何竞争力。仅仅复制中国的产业政策,而不推行大规模改革,难以实现政策目标。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