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盟、瑞士松绑金融监管为经济“加油”

9月中旬,欧洲央行再度推出放松金融监管新规。9月17日,欧洲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银行将被暂时允许对杠杆率这一财务实力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调整,新的计算方法将剔除银行在各央行的存款。欧洲央行希望通过放松银行杠杆率的监管要求,促进银行增加对政府、企业和家庭的贷款,从而实现推动该地区经济复苏的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对此,多个经济体已经放松金融监管用以抵御经济下滑。除了欧洲央行四度放松金融监管要求之外,包括美国、瑞士在内的多国金融监管者也纷纷采取举措为银行“解缚”,用以刺激银行放贷和推动投资。对于这些举措,大多数市场人士表示肯定和欢迎。但也有观察者表示,监管者应当密切关注相关风险,以防埋下更深层次的金融危机“种子”。

欧洲央行放松监管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银行业监管机构提出银行额外资本需求量概念——杠杆率,以限制银行过度杠杆化,确保银行能够更为稳健运营。欧洲央行在随后金融监管改革中采取了这项度量标准。然而,自欧洲央行加大资产购买力度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欧元区各银行的资本需求加大,早先的银行杠杆率要求已成“束缚”。德国最大的银行德意志银行今年早些时候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导致其资产负债表出现大幅增长,今年将无法实现杠杆率4.5%的目标。今年6月,德意志银行的杠杆率已经高达4.2%。

9月17日,欧洲央行表示,允许各银行在计算杠杆率时,将其在欧洲央行持有的两万亿欧元现金和存款排除在外。这项新规将持续至2021年6月。如果没有延期的话,随后原有的3%银行杠杆要求将再度适用于欧元区银行——即欧元区银行的资本金至少要相当于其总资产的3%。欧洲央行表示,截至3月底,欧元区所有银行的总杠杆率为5.36%,估计这项最新决定将把这一比率提高至5.66%。

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央行第四次放松金融监管。前面三次分别是:3月12日,欧洲央行允许银行暂时使用资本和流动性缓冲举措,给予银行更多时间来逐步减少不良贷款和解决其他缺陷;3月20日,欧洲央行在处理政府支持贷款方面给予银行进一步的灵活性,鼓励他们避免因对不良债务预先拨备过多而使情况恶化;4月16日,在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后,欧洲央行暂时降低了银行交易部门的资本要求。除了欧洲央行,欧盟也努力为金融机构“解缚”用以扶助经济。多位欧盟高管表态,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欧盟将推迟对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Ⅲ》中严格的新资本规定。

美国、瑞士异曲同工

在放松金融监管的道路中,欧洲央行并非形单影只,美联储的力度更大。今年4月,美联储表示,将暂时放宽针对大型银行的杠杆率规定,将某些投资豁免适用于杠杆率计算范围。具体来说,杠杆率放宽新规适用于资产超过2500亿美元的大银行;这些银行可以在计算杠杆率时,将他们持有的美国国债以及他们的央行存款排除在外。美联储表示,此监管新规将一直持续到2021年3月31日,这将有助于缓解美国国债市场的压力,并鼓励银行继续放贷。

除了美国,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在今年3月也推出了类似举措。该监管机构表示,允许银行在衡量杠杆率时将央行准备金排除在外。实施期限为7月1日前,随后可以延长。包括瑞银集团首席执行长埃尔默蒂在内的银行家一直呼吁监管者永久性地降低杠杆率。他们认为,央行存款对银行来说不是一个风险来源。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3月25日表示,杠杆率新规将释放银行一级资本约200亿瑞士法郎,这些资金可以用于发放给企业。今年5月,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再度表示,将所有银行计算杠杆率(不包括中央银行准备金)的豁免从2020年7月1日延长至2021年1月1日。

旨在刺激经济增长

最新出炉的二季度全球GDP表现糟糕,许多经济体出现有史以来经济增长最差季度下滑。近一段时间以来,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好转,但欧洲、美国、印度等地曾出现新冠确诊病例不断创新高、部分地区宣布重新实施限制,可能出现疫情第二波反弹的风险。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欧洲央行、美联储等监管者不仅加大了债券购买力度,也积极放松金融监管要求,他们将借贷成本保持在低位的同时,力求确保银行能够将廉价信贷传递给企业和个人,最终达到推动该地区经济复苏的目的。

“9月17日,欧洲央行在声明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后果是对所有欧元区经济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市场人士表示,欧洲央行这项“松绑”银行监管的新规,将释放高达730亿欧元的资金,这会推动银行增加放贷,防止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演变成信贷紧缩。美联储也表示,放松银行杠杆率要求,是通过将这些较安全的投资排除在该公式之外,允许银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并继续放贷。美联储还强调称,此举旨在帮助银行放贷,而不是给银行增加向投资者支付奖金的机会。这一规定的改变旨在确保银行充当“金融中介,而不是允许银行组织、增加资本分配”。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