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政府再推纾困计划 企业债务风险加大

新华财经伦敦5月26日电(记者杨晓静)英国财政大臣苏纳克近日已批准一项新的政府救助计划,对受新冠疫情重创且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企业实施紧急纾困。专家警告,政府救助计划恐导致企业债务不可持续,催生诸多“僵尸企业”。为此,英国国内开始讨论通过债转股、设立公共融资平台等方式来缓解企业债务问题。

战略性企业救助计划

这项名为“桦树项目”的救助计划旨在帮助战略重要性企业化解资金危机,以避免其倒闭损害英国经济。新冠疫情及为此采取的封锁措施使英国企业普遍面临困境,尽管政府已推出多项贷款救助计划,但由于解封速度慢于预期,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贷款上限,并针对部分重点企业采取特殊安排。

英国财政部发言人称,“桦树项目”的救助对象仅限于对本国经济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是特殊情况下考虑作为“最后手段”提供的支持,并将以保护纳税人为前提条件。救助方案将根据个别企业需求“量身定制”,前提是企业已“穷尽其他手段”。

据内部人士透露,政府可能购买这些面临严重困境企业的股票,但最初不会选择以收购企业股权的方式进行救助,而更倾向于延长贷款期限,并确保纳税人优先受偿。其他可能方案包括政府先向企业发放贷款,后续转化为政府股权。

目前来看,英国急需政府救助的企业涉及钢铁、汽车、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维珍航空、洛根航空、塔塔钢铁、捷豹路虎等公司正与政府商谈可行的救助方案,但这些企业拒绝透露商谈详情。

值得注意的是,捷豹路虎汽车公司为塔塔集团旗下企业,其规模尚不属于大型。然而,从长远看,英国希望在电池技术方面实现引领,捷豹路虎也计划投资40亿英镑(1英镑约合1.22美元)用于相关研发,这使得政府支持这家汽车公司合乎逻辑。

多种贷款为企业纾困

新冠疫情暴发后,英国政府推出了多项贷款计划,旨在支持受疫情冲击的不同规模企业。然而,仍有不少公司称,其规模对于小企业贷款计划来说太大了,而对于英国央行购买债务的企业融资工具来说又太小了。

目前,英国政府为疫情影响企业纾困的贷款计划主要有四种。一是新冠病毒业务中断贷款计划,主要针对每年营业额低于4500万英镑的中小企业,可通过该计划申请2.5万至500万英镑贷款,政府为每笔贷款的80%提供担保,并支付前12个月利息。

二是新冠病毒大型业务中断贷款计划,允许营业额为4500万至2.5亿英镑的中型企业,最高贷款额为2500万英镑,其中政府为贷款的80%提供担保;营业额为2.5亿英镑以上企业,可按类似条款,申请最高5000万英镑贷款。

三是疫情企业融资计划,英国央行可通过该计划购买大型企业的短期债务。该计划只适用于具有投资级信用评级的公司。

四是反弹贷款,小企业能在几日内通过贷款获取2000至5万英镑现金。贷款的前12个月免息,企业可通过在线表格直接申请。

根据股东顾问公司Link的数据,在短短两个月内,英国约有50万家企业通过这些政府计划获得了400亿英镑贷款,比去年英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年度净债务增长额高出三分之一以上。英国商会总干事亚当.马歇尔称,这些贷款计划只是将灾难推迟而不是消除,部分计划的缺陷还意味着政府将承保更多风险。

英国财政部最新表示,上述纾困贷款主要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危机,通过这些计划贷款超过5000万英镑的企业,除事先达成协议外,禁止向投资者支付股息或现金奖金,或给高管加薪。

中期债务风险加大

专家担心,在政府大力救助、企业资产负债表严重恶化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贷款意愿增强,债务水平恐已超出其承载力,疫情结束后或产生更多“僵尸企业”。从中期看,债务不可持续将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从而拖累英国本已停滞的劳动生产率。

不少人士敦促,由于这些陷入困境的企业可能无力偿还大部分债务,为避免数千家企业在英国解封后倒闭,希望政府考虑出台中期救助计划,避免企业被巨额债务压垮。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日前也表示,由于当前所处特殊情况,需要更多超常规工具,出台一项向企业注资以转换其债务的计划。

英国金融城协会(The City UK)预计,政府向企业提供的贷款总额可能会攀升至1000亿英镑以上。协会首席执行官(CEO)迈尔斯.塞里奇(Miles Celic)表示,市场或许能提供部分解决方案,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不良债务来换取企业股权。但鉴于企业债务规模,将需要某种形式的公共部门解决方案。也有金融界人士认为,债转股将很有吸引力,但正是那些持有企业股权的银行引发了上一轮国际金融危机。

还有资深人士提议,通过设立公共融资平台的方式来化解企业债务问题。前财政部官员、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吉姆.奥尼尔指出,已与政府官员讨设立一家购买“有前景企业”股权的公共融资机构,初始投资能力可为250亿英镑左右。

对此,英国财政部表示,正在关注企业累积的债务负担,并注意到围绕政府设立公共融资平台的相关讨论,但在秋季之前不太可能得出相关结论。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