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金融业受疫情冲击 或成经济复苏的重大不利因素

新华财经孟买5月8日电(记者张亚东)从表面上看,疫情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制造业、酒店航空等服务业方面。但从更为内在、更为持久的影响等方面来看,印度脆弱的金融体系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更严重,并将成为后疫情时期经济恢复的重大不利因素。

这可以从印度央行对待影子银行(非银行金融服务公司)的态度转变中看出来。

在此次疫情暴发之前,印度央行对影子银行的管理思路是“抓大放小”。印度央行行长达斯曾指出,印度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正在加强,央行不会允许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对于资产规模最为靠前的5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一旦有危机发生,央行的监管团队将会毫不犹豫采取措施,确保不让任何一家大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生崩溃,并进而累及整体金融系统的安全。这50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占有率达70%。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绝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生死,印度央行更多依靠市场化的手段加以自然出清。据印度央行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在印度央行登记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9659家,其中可以接受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有88家。

央行的这一态度也就直接导致各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主要集中在一些主要的影子银行中,大部分影子银行在央行的流动性盈余中感受到资金流动的挤压。

但疫情的暴发以及之后形成的冲击极大地改变了央行对待影子银行的态度。

5月4日,印度央行相关负责人通过视频会议形式,与印度的影子银行和部分中小型金融服务公司代表,讨论了中小型金融服务公司目前面临的多种问题。市场预期,印度央行可能会将各类贷款人的还贷期限再延长3个月,包括各类影子银行和中小型金融服务公司。

此外,在4月17日,印度央行已经在第二轮经济刺激措施中,包含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要求,等疫情平复后再慢慢恢复。现在印度央行正在着力的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印度商业银行满足影子银行的流动性。这也就可能造成未来印度影子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

印度央行对非银行金融公司态度的转变也就意味着,自2018年9月印度影子银行危机以来的金融整顿节奏可能不得不暂停。

在影子银行之外,印度金融体系受疫情冲击表现在商业银行呆坏账水平的大幅提高上。

在疫情之前,经过多年治理,包括国有银行和私人银行在内的印度银行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国有银行首次实现盈利,呆坏账水平大幅下降。

印度银行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18财年,印度国有银行累计亏损超过了8735.7亿卢比。但到了2019年上半年,印度13家国有银行已经实现盈利,不良资产总额已从2018年3月的8.96万亿卢比降至2019年9月的7.27万亿卢比。

但在疫情冲击下,这一切都可能意味着此前向好趋势的中断。印度央行在去年12月份公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表示,对国有公共部门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到2020年9月,这些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可能会从2019年9月的12.7%升至13.2%。私营部门银行在此段时间内的不良资产比率可能从3.9%上升到4.2%。

印度央行的这一预测是在疫情之前做出的。由于疫情冲击,由于印度在3月25—5月17日实施全国大封锁政策,众多企业在此过程中不得不倒闭,印度银行的呆坏账也就随之大幅增加。印度Kotak保险公司的分析师 圣吉乌•帕萨德指出,银行呆坏账将会进一步增加,如果封锁时间再次延长,经济复苏的时间也会越长,呆坏账增加的幅度就越大。目前,印度的封锁政策计划实施到5月17日,但疫情发展没有放缓趋势,已经有一些邦宣布会进一步延长至5月底。这将带来银行呆坏账的进一步增加。

印度一名政府官员对路透表示,印度政府内部正在研究一种观点,即银行不良贷款到本财年末很可能翻一番达到18%至20%,因为20—25%的未偿贷款面临违约风险。印度HDFC银行的压力测试显示,其9%的中小微企业投资组合可能存在风险。

呆坏账的可能进一步增加,推高了印度商业银行的放贷成本。为推动商业银行向外借款,印度央行两次下调了逆回购的利率,实施TLTRO 2.0计划,推出5000亿卢比的长期回购操作方案。但在呆坏账可能增加的背景下,印度各商业银行现在表现得格外谨慎,TLTRO 2.0计划效果不佳。

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将困扰疫情之后印度经济的复苏。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为应对不良贷款的增加,有可能组建一个独立的公司,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剥离。

编辑:胡玉婷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