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见闻 | 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休克” 德国巧用“短时工”渡危机

新华财经法兰克福4月19日电(记者沈忠浩)春日暖阳里,鲜有引擎轰鸣声从法兰克福机场传来。这个德国最大、欧洲第三大国际机场因新冠疫情而变得前所未有的安静。仅4月6日至12日一周,法兰克福机场的旅客运输量就同比萎缩96.8%,航班起降量减少86.3%。

诺大的停机坪上,德国汉莎航空的机队分散各处。从空中巨无霸A380到小型支线客机,许多飞机套上了引擎罩,预示着短期内无望重返蓝天。汉莎航集团表示,集团所属763架飞机中的约700架处于停飞状态。

1_副本.jpg

4月16日,记者拍摄的法兰克福机场停机坪一角。(沈忠浩摄)

航空运输业“急冻”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自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停摆”的生动写照。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0年德国经济将萎缩7%。德国五大权威经济研究所预测的衰退幅度为4.2%。

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16日表示,伴随着经济产出大规模萎缩,欧元区劳动力市场正快速恶化。

对德国而言,连续5年屡创新高的财政盈余给刺激经济、稳定就业提供了空间。其中,政府贴钱为雇主减负、让雇员安心的“短时工”制度正帮助德国经济在危机中自救。

仅以汉莎集团为例,其13.5万名员工中已有超过60%申请“短时工”。法兰克福机场公司则为近万名安全和地勤人员申请“短时工”。

2_副本.jpg

法兰克福机场鸟瞰。

顾名思义,“短时工”在雇佣关系中指减少企业全部或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长,存在于德国法律中已有百年,自1910年以来几经修改完善,成为德国诸多灵活就业政策中的一种。据统计,仅在上一轮金融危机中,“短时工”制度就帮助德国保住了40万个就业岗位。

“短时工”不同于全职变兼职。原则上,传染病等不可抗力,抑或经济动荡,例如市场需求、原材料供应等大量缩减甚至中断,是企业提出“短时工”申请的先决条件。

业内专家指出,若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员工的劳动力,容易陷入困境或大量裁员。“短时工”制度允许企业在三个月或更长时间削减全部或部分员工的工作时间,在此期间,雇主按实际工作时长支付工资,进而压缩成本,还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劳动力投入,使企业在经济低迷期得以生存。对雇员来说,得益于“短时工”补贴,其实际收入不会出现骤减,各项社会福利保障得以存续。

3_副本.jpg

3月10日,德国联邦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左)与联邦劳工部长海尔在柏林介绍“短时工”新规。

为了应对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休克”,德国联邦政府今年3月推出了有关“短时工”的新规定,计划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按照新规,德国企业向政府申请“短时工”补贴的门槛降低。如果因缩短工时,一家企业10%以上的员工损失超过10%的收入,则该企业有权获得短时工补贴。同时,企业申请补贴可长达12个月,临时工亦有权获得补贴。

此外,被缩短工时雇员的社保金缺口一般由企业承担。但在新冠疫情下,这部分资金缺口全部由德国劳动部门补齐。

从补贴额度来看,“短时工”规定下雇员可获得净工资损失的60%作为补偿。例如,一名员工原净工资2000欧元,因“短时工”净工资降至1000欧元,则可获得600欧元补贴。若员工有未成年子女,则补偿比例提高至67%。

根据德国联邦劳工局统计,截至4月13日,全德申请“短时工”人数已增至72.5万。联邦劳工局已投入超过8000名工作人员,负责审核“短时工”申请,约为平时的10倍。

另据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调查,德国工业界的“短时工”申请将急剧增加,25.6%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三个月执行“短时工”制度,为2010年以来最多。其中,汽车、机械制造和电子产业执行“短时工”比例最高。

4_副本.jpg

大众乘用车生产线上,工人佩戴口罩作业。

有消息称,伴随着本地及欧洲工厂大面积停产,德国最大汽车制造企业大众集团申请“短时工”的总人数可能达到8万。大众乘用车品牌负责人布兰德施塔特表示,大众计划从4月底开始逐步复工复产,申请“短时工”人数也将随之逐步减少。

德国财政部长肖尔茨说,通过包括“短时工”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德国政府正全力保障企业和民众利益,“不落下一个人”。

某种程度上,“短时工”既反映了德国灵活的就业制度,也体现了政府、企业、民众团结抵御经济危机的状态。得益于长期的制度性安排,德国政府和企业能够面对经济危机快速反应;得益于社会团结协作,德国在欧洲国家中拥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恢复能力。

面对眼前抗疫与恢复经济的双重挑战,德国能否且如何以“优等生”身份渡过危机仍值得关注。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