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多国PMI跌至荣枯线下 疫情考验各国内循环经济

新华财经开罗4月8日电(记者 闫婧)近期中东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人数不断攀升,6日该地区累计确诊病例数已逾11万,疫情走势不确定性加大。中东地区各国绷紧防控弦,备战恐将到来的疫情高峰。多项经济指标显示,疫情之下,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受挫,面临多重挑战。

多国PMI跌至荣枯线下 预示经济衰退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呈现全面萎缩,各主要经济体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陷入收缩状态,部分主要贸易国新订单下降,中东多国也在其列。

由于采取“封城”、宵禁等疫情防控措施,沙特和阿联酋的非石油经济活动在3月份明显放缓。根据英国市场调查机构IHS马基特公司发布的数据,3月份沙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42.4,相比上月的52.5,不仅跌破50荣枯线,19.2%的降幅也创下2009年8月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阿联酋非石油私营部门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月份的49.1下滑至3月份的45.2,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

新订单和采购库存被列为影响PMI的主要因素。参与调查的沙特和阿联酋企业认为,商业活动减少与疫情密切相关,边境管制必然带来外贸骤减,而需求疲软和供应链中断则导致非石油部门的新订单减少、供应商交货延迟。

疫情对中东地区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冲击,从数据中也可窥见一斑。旅游业收入占国内GDP超10%的埃及,3月份PMI由2月份的47.1降至44.2,为自2017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

分析认为,疫情蔓延影响下,中东多国PMI跌至荣枯线下,且创出历史新低,预示着中东地区经济衰退几乎成为定局。

疫情考验中东各国内循环经济

为遏制疫情采取的大规模关店、居家隔离和边境管制等措施,正在考验着中东地区各国的内循环经济。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4月2日召开的海湾合作委员会(GCC)部长级视频会议上,科威特工商业部长哈立德.鲁丹(Khaled al-Roudhan)呼吁在海湾国家之间建立联合粮食安全网络,以确保获取充足的粮食供应,解决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基本粮食短缺问题。

同时,科威特呼吁在边境管制和海关哨所采取特别安排,以确保海合会国家之间基本食品和药品供应的顺利流动。

近期不少粮食出口国为保障本国粮食供应充足,采取限制农产品贸易出口的措施,释放的信号可能会引发全球粮食价格波动,对少数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影响。

作为应对疫情影响的预防措施,北非人口第一大国埃及3月28日宣布,未来3个月内停止各种豆类产品的出口。埃及贸工部称,这项决定是政府批准的全面经济计划框架内措施,保证埃及商品特别是基本商品的需求。此后3月31日,埃及贸工部决定停止出口所有外科口罩、酒精及各类防护用品,旨在满足本地需求,为埃及公民提供防疫必备物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在其官方网站说,“除非我们快速采取行动,保护最脆弱环节,保证全球粮食供应链畅通,缓解疫情蔓延对整个粮食体系的影响,否则我们将面临粮食危机迫近的风险。”中东地缘政治复杂、局势长期动荡,新冠疫情又给该地区增添新忧,如何实现“疫情之下保供无忧”仍将是漫长经济复苏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失业率上升 劳动力市场受挫

海湾阿拉伯经济体不仅要经受疫情肆虐和油价动荡的双重考验,还要面对疫情带来的社会层面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海湾国家人口结构原因,对外籍劳务的依赖程度较高,外籍工人不仅是劳动力,也是重要的消费群体和税收来源。

以科威特为例,据媒体报道,该国350万外国工人中约有80万埃及人和100万印度人。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和石油市场需求疲软,科威特的石油行业供应链在需求端明显放缓。对该国劳动力市场的分析预测,未来几周内将有数百万外国工人离开科威特返回祖国,这将给所在国家增添负担,同时外籍人口的离开意味着充满活力的消费者基础被削弱。

联合国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ESCWA)4月1日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阿拉伯地区新增贫困人口830万,地区贫困人口总数达到约1.014亿。该机构此前的报告显示,疫情将致阿拉伯地区2020年失去超过170万个工作岗位,失业率增加1.2个百分点。

近期,科威特宣布打算遣返1.7万名在该国教育系统工作的外国教师,而学校停课至八月,直到复课才需要教师。外籍劳务工人能否重返岗位,将取决于疫情波及的范围和遏制措施的持续时间,以及海湾国家的经济复苏能力。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