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百年大变局之欧洲彷徨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8月28日18:04分类:欧洲其他

新华财经北京8月28日电(记者张伟)2005年,一本名为《为什么欧洲会领跑21世纪?》的新书引发广泛关注。那时,欧盟刚完成史上最大规模扩张,接纳10个新成员,“欧洲合众国”的轮廓日益清晰。此书作者马克·伦纳德认为,欧盟通过市场、共同机构和国际法把各国联合起来,这种制度设计具有普遍吸引力,会被世界其他地区效仿。

然而,在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担任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的伦纳德一扫先前的乐观。他警告说,如果英国“脱欧”与其他一些可能发生的危机叠加,欧盟将“面临真实的解体危险”。

从“欧洲世纪”到“欧洲解体”的观点,反映出欧洲局势十多年来发生的变化:在内部,经济增长乏力、民粹主义兴起、一体化陷入困境;在外部,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秩序受到冲击,大国竞争呈回潮之势。

是紧密团结还是趋向松散,是保持开放还是封闭自守,一连串问题,正考验着彷徨中的欧洲。

内外夹击 处境尴尬

在举行“脱欧”公投3年多后,英国国内在如何完成“脱欧”乃至要不要“脱欧”等关键问题上仍难以形成共识。尤其是今年7月在“脱欧”问题上立场强硬的鲍里斯·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后,“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大增。

英国“脱欧”是欧洲变局的一个风向标。它既代表着英国内部的分裂、民粹主义的兴起,也反映了欧盟内部的分化、吸引力的下降。

2009年欧元区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国家普遍经济低迷,难民移民大量涌入,恐怖袭击频发,导致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在此背景下,欧盟反复成为各国民粹主义势力的攻击对象。

从外部环境看,欧洲同样面临严峻挑战。美国在二战后出于冷战需要,支持欧洲复兴和一体化进程。但如今,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做法不断伤及欧洲利益,令跨大西洋关系裂痕不断加深。

卡内基欧洲中心主任托马斯·瓦拉塞克说,欧洲始终是多边主义者,主张通过合作实现共同繁荣,但美国现在走单边主义道路,这让欧洲处境尴尬。

分合博弈 破局乏术

“欧洲为什么产生不了'谷歌’?”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18年10月刊文如此发问,感叹欧洲作为昔日工业革命的摇篮和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大陆,如今却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处在相对落后的境地。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排名前15位的互联网公司全都来自美国和中国,而排名前200位的互联网公司中,也只有8家来自欧洲。《经济学人》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欧洲缺乏统一的数字市场,各国各自为政,资源难以整合,而新技术恰恰需要大量的数据、人才和资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冯仲平认为,面对世界格局之变,面对经济、安全等挑战,欧洲国家仍需从一体化中寻找答案。

当前,欧洲国家正在联合行动,寻求破局:酝酿制定产业战略,避免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掉队;加快“欧洲军队”建设,增强自身防务能力;提高欧元的国际地位,部分对冲美元的金融霸权……

然而,对欧洲来说,一体化绝非坦途,更不是必然。回顾欧洲历史,合与分两种力量始终交织存在,相互博弈。

中欧携手 时代之需

面向亚得里亚海的意大利城市的里雅斯特,历史上曾是奥匈帝国最重要的海港。如今,随着意大利和中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座城市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里雅斯特港务局局长泽诺·达戈斯蒂诺说:“的里雅斯特港即将回归奥匈帝国时代的物流角色。”

在欧洲,“一带一路”倡议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意大利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法国总统马克龙称赞“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欧方应该积极探讨参与“一带一路”这个重要合作倡议……

当前,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对欧洲来说,未来如何调整对外战略、抓住中国等亚洲国家发展带来的机遇成为一大关键。

随着国际局势变化,特别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和欧洲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进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越来越合拍,共同语言和合作机遇不断增加。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加强合作不仅符合双方利益,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参与记者:应强、张远、柳丝、金晶、张代蕾)(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