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旗舰报告为亚洲共同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3月28日17:42分类:亚太其他

新华财经海南博鳌3月28日电(记者陈碧琪 陈奥 李文昕)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的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3月26日-29日举行。《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新兴经济体发展》和《亚洲竞争力》三大学术报告以及今年首次推出的《亚洲金融发展报告》于26日上午率先亮相博鳌。4份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当前亚洲经济形势及各方急需关注的共性问题。

亚洲直接投资的内部依存度创历史新高

《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9年度报告》从区域贸易、投资、金融开放等方面分析亚洲经济的发展状况。报告指出,当前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加,但贸易摩擦实际使得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

2017年至2018年,亚洲地区签署了17个新的自由贸易协定,有70个自由贸易协定正在推进中。此外,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出现加快势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也在稳步推进,三方表示当前谈判的重点将放在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水平上。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亚洲经济体积极促进一体化进程。报告显示,亚洲直接投资的内部依存度创历史新高,2017年达到55%。2017年亚洲主要发展中经济体对亚洲区域内外资的依赖程度都有所上升。中国外资对于亚洲的依赖程度从2016年的79%提高至2017年的84%,不仅是历史的最高点,也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

2018年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规模较上年下降19%,但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额逆势而上,较上年增长了3%。一些E11经济体(新兴经济体11国,即二十国集团中11个新兴经济体: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的FDI仍保持高速增长。例如,2018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349.7亿美元,同比增长3%,创历史新高;印度获得FDI总额达377.6亿美元,同样创该国历史最高水平。

报告进一步显示,一些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增长迅速,出口对于国内就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其中,中国是亚洲制造业生产网络的中心。

报告发布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桂军建议关注国际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化,其中十分突出的是制造业“服务业化”,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变的趋势、隐私问题、规制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将慢慢浮现出来。

新兴经济体是贸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动力

《新兴经济体发展2019年度报告》对11个新兴经济体(E11)的宏观经济状况和结构性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

2018年,E11经济增长率略微放缓。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介绍,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一是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对当前世界以及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影响都较大。二是美国货币政策。美联储已明确表示今年不再升息,全球货币政策可能会从趋紧向中性甚至扩张的方向发展,这对E11的债务、大宗商品价格等影响较大。三是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具体涉及WTO改革、大国地缘政治等因素。

尽管有种种不确定因素,但各国会加强政策协调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张宇燕分析,E11今年的增长将维持在5.1%,和去年持平。

报告指出,依托金砖国家等合作框架,新兴经济体为反对保护主义和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做出诸多新的努力。如2018年11月,中国举行国际经济交往史上首次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开放市场,这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举措。

报告显示,得益于在投资准入、便利化等方面推出的多项政策,2017年以来,包括E11在内的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其中,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营商环境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

报告提示,E11各国应警惕债务上升风险。2018年,E11各国的公共债务水平呈上升趋势;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和家庭部门债务较上年末也有所上升。并且,阿根廷和土耳其等多数E11国家的外债水平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中国综合竞争力排第九 亚洲有望成为最大区域合作板块

《亚洲竞争力2019年度报告》公布了过去一年亚洲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焕波介绍,2018年亚洲主要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变化不太大,韩国居首,中国稳居第九。在整体经济活力指数维度,中国排名第一。

“这非常不容易,整个亚洲地区的竞争活力都非常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进则退。”张焕波介绍,中国在商业行政效率、基础设施状况、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等五个评价维度的表现都大幅提升。比如在创新方面中国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水平。

2018年,亚洲新兴经济体总体保持了6.5%的高增长率,位居世界前列。报告显示,亚洲经济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稳中有进,37个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得分都有所攀升,亚洲、大洋洲相关经济体的经济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发展态势。各经济体综合竞争力得分之间的差距有所缩窄,区域内的发展鸿沟在缩小。

报告指出,亚洲各经济体初步享受到巨大的一体化红利。尽管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但亚洲经济体获得了依靠内生动力增长、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契机,也获得了把更多资金技术投放到亚洲区域内的机会。加强与邻近经济体的合作以规避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成为各经济体的最优选择,这将强化贸易区域化和治理区域化趋势。

“面向未来,亚洲经济形势前景向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区域合作板块。”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亚洲域内经济体资金外流趋势有望减缓,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开展的国际经济合作不断深入,域内经济体间货币交换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快速推进,将加速区域内经济融合,创造更多国际合作红利。

随着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亚洲经济体的进一步融合,未来亚洲经济形势将在自立的基础上稳步前行。依托巨大消费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亚洲有望在全球率先走出经济增长低谷,并实现安全环境的大幅根本改善。

欠发达的金融业未能有效调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

《亚洲金融发展报告》由博鳌亚洲研究院与博鳌论坛研究院、东盟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学院研究所和亚洲金融合作协会联合完成,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专业机构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提供研究意见。这是博鳌亚洲研究院首次与其他国际机构合作撰写旗舰报告,标志着亚洲智力合作的新起点。

报告分总览、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五个板块,系统梳理了各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方面的机遇与挑战,并阐述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设施合作案例。报告指出,基础设施的匮乏和低效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即使在经济最为发达的东亚地区,仍存在基础设施投资的缺口。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在贸易便利化、经济增长和减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亚洲不发达的金融业没有能够有效地调动区域内储蓄投资基础设施的建设。快速的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的变化、新技术的进步以及更高的环境保护标准推高亚洲对智慧、绿色、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

报告显示,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过去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基础设施为促进贸易投资增长、减贫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共财政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资金来源,公私伙伴关系和各种金融工具也提供了基础设施融资支持。

对未来亚洲的发展,报告提出六大建议:一是促进政策的进一步合作;二是采用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三是创造有利的环境,为私人部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风险缓解机制;四是进一步发展当地的金融市场;五是通过多边开发银行、各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等促进私人领域的投资;六是为数字化时代建设智慧、绿色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表示,西亚地区基础设施呈现两极分化特征,多数西亚国家金融体系薄弱且效率低下,很难为长期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保障。

杨再平建议可从四方面加以应对。第一,结合各国实际情况放松监管要求,积极引入境内外金融机构广泛参与基础设施融资;第二,创新风险缓释技术,吸引更多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融资;第三,加强区域内部合作,推动建立区域金融中心;第四,推动PPP合同标准化,将基础设施的融资风险显性化。

报告另一重要结论是:以多边开发机构为主的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基础设施融资领域影响力增强。很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诸多互联互通的倡议,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欧盟提出了“欧亚联通战略”等。随着基础设施投资不断落实,“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连接成本显著下降,与其他沿线经济体的贸易成本相比下降了3.5%。由于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这些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成本也下降了2.8%。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