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双重底线”金融手段助推绿色建筑蓬勃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12月26日10:22分类:英国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孙晓玲)“双重底线”,一是要环保,二是要盈利,缺一不可,这是英国用绿色金融手段推动建筑节能的突出特点。事实上,这种既要环保、又要效益的“两手抓”办事风格,与英国一直以来积极推崇环保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成熟灵活的政策一脉相承。

监管融入规划,给绿色建筑注入金融内生动力

在绿色建筑发展上,英国起步较早、探索较多,政府从法律、政策、标准、设计、贷款、能源、保障等多方位、全流程施策,将金融手段与绿色建筑深入嵌接,从而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戴锦辉是总部位于伦敦的“绿舍都会建筑公司”的全球董事,他曾带领团队完成英国希斯罗机场3号航站楼扩建、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台办公楼CCTV等多个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作为专注于可持续城市更新与生态建筑的实践者,他对英国在绿色建筑上的政策设计与前置式管理深有体会。

戴锦辉说,在英国“从建筑项目初始时的规划报批,就必须将绿色环保与政府条件结合考虑。”只有充分考虑了建筑对所在地区的影响和贡献,才能实现开发商与政府的合作共赢。

“从建筑开发的阶段性来说,英国对绿色建筑的管理从前期就开始介入,而不仅仅从设备、运营等中后段才发力,”戴锦辉说。

戴锦辉说,这一前端介入的办法,“从某种程度上,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有直接影响。”

事实上,英国政府一直努力用政策手段推动绿色建筑。早在1995年,英国就颁布实施了《家庭节能法》;2006年,英国出台建筑节能新标准,规定新建筑必须安装节能节水设施;2008年,英国规定中央政府机关建筑能耗要在1990年基础上降低20%;每幢公共建筑的节能情况将划分等级,要求博物馆、展览馆等大型建筑的能耗情况要公开。 

在项目建设之前的设计时,开发商和设计师必须综合考虑环保、光照、风力、能源、材料等各种节能元素,并在获得当地政府批准的建筑能耗分析报告后才能开工。

戴锦辉说,与中国对容积率有明确规定不同,英国对此并无非常明确规定,需在报规划时申请,因此“A开发商可能做到三层,B开发商可能做到六层。”

“把项目放到市场上评估,这间接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挂钩”,戴锦辉说,项目的开发规模、资本的投入,对环境的要求都不一样。英国通过政策、市场、设计规划的综合手段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除了在设计之初的约束与考量,英国在制定绿色建筑测量评级方法上也值得称道。

自1990年设立,由英国建筑研究院(BRE)开发制定,世界领先的BREEAM标准,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绿色建筑测量评级方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较为先进的建筑环境评估方法和评级体系。它从管理、健康与幸福、能源、交通、水、材料、土地使用和污染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在世界享有较高认可度。

“一个项目,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公共建筑,如果BREEAM水平不同,就会在银行、市场上有不同估值,”戴锦辉说,“一个写字楼如果评级比较高,租金也会比较高;同时去银行做信贷时,估值也会比较高;而租用这种评级高的写字楼,还会享受税收优惠。”

“对绿色建筑的投入,通过金融的手段把它推了上去”,戴锦辉说。

政府保驾护航,鼓励资本进入绿色项目

近几年,英国政府持续不断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由英国政府支持的绿色金融小组,协调包括伦敦证券交易所、英格兰银行、汇丰银行等各方力量,用金融手段推动绿色环保产业发展。

英格兰银行高级顾问、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SFSG)共同主席Michael Sheren对记者表示,建筑导致大量的碳排放,推行绿色建筑非常重要。

“推行绿色建筑,使之节能环保、省水省电,这与绿色金融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当人们花更少的钱用来取暖、付水电费,就能够节省不少资金用来还贷,借贷者的现金流就会更好,银行的风险就会更小”,Michael说。

Michael表示,英格兰银行鼓励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时,将能源消耗水平作为考虑的优先要素。“英国的很多银行,如劳埃德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对于节能的房屋,提供更多额度、更低利率的贷款。”Michael说。

事实上,对于商业地产和新建房屋来说,由于绿色建筑能够从贷款、出租、运营等各环节享受好处,因此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并不难。然而,英国存在大量年代久远的老房屋,如何利用金融手段推动其环保升级,也是英国当前面临的难题。

EPC(Energ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是英国常见的能源表现证书,通过这一评级证书,房屋能耗通常分为A——G七个等级。一般情况下,评级A的房屋,节能环保、能源消耗低,多为比较现代化的房屋;而评级为 G的房屋,则可能是能源消耗非常高,多为非常老的房屋。

“由于英国燃气、电、水等能源价格较高,环保水平低的房子,不好卖也不好租。房主和租客都不愿意选择这样的房子。”戴锦辉说。

为了推动旧屋改造,提升建筑绿色水平,过去的十年间,英国政府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例如向改造家庭提供长期贷款;对安装绿色能源产品的家庭支付“电网回购”补贴等。

“新房屋一般比较节能环保,评级较高,我们更加关心如何对老房节能改造提供金融支持手段。”Michael说。

Michael表示,英格兰央行通过政策支持和提供数据等方法,鼓励商业银行采取多种工具推动绿色建筑。“我们会与贷款人密切沟通,支持其投资绿色建筑的金融稳定性和低信用风险;同时也会履行好监管职责,获取更多相关数据,证明绿色建筑使用者具有更好信用。”Michael说。

2016年1月,伦敦金融城专门设立“绿色金融倡议”(Green Finance Initiative),为绿色可持续性项目提供融资途径支持。

“绿色金融倡议”主席罗杰·吉福德爵士对记者表示,“我们非常鼓励金融机构去投资‘绿色’机会,而不是‘棕色’机会。”

罗杰说,环保标准非常重要,不同国家标准不同。“这涉及到绿色机制,只有能源评级良好建筑,银行才会投入,并获得长期收益。”

“通常情况下,现代商业建筑评级相当高,能够通过绿色建筑获取高回报。”罗杰说,“而一些老房子则比较评级较低,虽然情况正在改善,但是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罗杰说,“我们的角色不是监管银行,而是帮助他们解决痛点。当他们利用金融手段支持绿色建筑时,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就会想办法帮助解决什么困难。”

除了政府补贴,引导社会资金向新技术、新材料投入,也是推动绿色建筑的办法之一。

据戴锦辉介绍,英国牛津大学等不少高等学府和基金,都会积极投资绿色项目的研发。“在科研上,通过对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的资金扶持,推动了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及时应用到市场上去。”戴锦辉说。

与此同时,英国各种咨询、融资团体和绿色机构也是支持绿色建筑的力量之一。

作为一家独立的“绿色”咨询机构,英国碳信托有限公司亚洲区总监施迪文对记者表示,“公司会推出绿色环保的标准和原则,确认哪些不动产项目具有较高节能环保等级,从而给金融机构提供建议和咨询,通过不同途径推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的发展。”

成立于1981年英国民间组织生态建筑协会,利用透明的储蓄账户提供资金,为尊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物业和项目提供抵押贷款,其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更加绿色的社会。

协会首席执行官保罗·埃利斯(Paul Ellis)说:“英国政府不断加大的绿色金融举措,表明其对生态可持续贷款模式的重视,这有助于借助金融手段支持社会向低碳经济转型。”

保罗说,通过提供可持续抵押贷款,以及创新型折扣,能够激励节能的项目不断发展。“目前,协会的盈利持续增长,这表明金融手段支持环保可以带来利润。”

盈利环保双赢,以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作为最早主张市场经济的国家,英国政府通常只是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不过多干预市场行为。而在绿色金融领域,政府于2012年出资38亿英镑成立了绿色投资银行,成为较为少见的政府直接投资行为。

绿色投资银行主要投资与节能环保相关的“绿色”项目,其主要目的是探索盈利和环保的双赢,给私人资本起到示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起,绿色投资银行即确立了投资的“双重底线”标准,即所有投资项目必须同时满足“绿色效应”和“投资回报”两个原则。

“投资回报”准则明确了绿色投资银行的营利性定位,也体现了英国政府与金融界的一个重要信条——只有展现良好的营利能力,才能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跟进,才能可持续发展。 

事实证明,坚守绿色与金融“双重底线”,可以取得良好回报。

2013年,绿色投资银行与英杰华(Aviva)保险集团基金以1:1比例共同投资3600万英镑,用于投资剑桥大学基金下的一家医院能效改造项目,提升电力、照明等绿色建筑水平。

根据项目成效估算,每年减少等量二氧化碳排放约2.5万吨,在25年的项目运营期内,可为融资方节省超过2000万英镑的能耗账单。 

经过“双重底线”理念的探索和实践,绿色投资银行已于2017 年 8 月正式出售给私人投资机构麦格理集团。根据协议,麦格理集团需继续支持低碳项目,并在未来三年内向绿色经济领域投资不少于 30 亿英镑。

根据麦格理集团运营主体绿色投资集团2018年10月发布第一份报告,其已在十几个不同的绿色科技领域支持了100多个项目,并称每笔投资均符合环保与盈利“双重底线”。

目前,其投资业务已向全球拓展。绿色投资集团全球主管Mark Dooley表示,“我们扩大了全球业务范围,开发了创新的投资方案,并继续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背后的推动力。”

伦敦金融城亚洲事务大使马雪莉对记者表示,“我们有数据可以证明,投资绿色项目长期来看有良好回报,这对投资机构来说是必须的。只有看到回报,才能有持续性的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红,参与编制了《中英金融机构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的2018年度进度报告》。她对记者表示,在中国“通过投资绿色建筑,具有经济回报,具备商业可行性。”

她说,“最关键的是,开发商和运营商要通盘整体考虑。在建筑端,由于选择绿色设备,成本可能增加。但增加的成本会通过运营阶段被覆盖掉。”

她表示,一般通过五到六年的运营时间,就可抵消增加的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开发商与运营商一体化运营,通过选择绿色建筑,五到六年之后,所节约的成本,就会比一般建筑节约得多。“因此并不是目前的技术或商业不可持续,而是在机制上需要设计。”殷红说。

中英联手打造,探索“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原则模式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对记者说,“绿色建筑在环保领域占比非常大,世界银行专家估计,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导致了70%的全球碳排放。”

他表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对新建建筑物实行比较高的绿色要求和低碳标准。

孔伟是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的召集人,他表示,目前国内对绿色建筑越来越重视,从中央到地方推出各种政策,包括出台绿色标准、实施方案等。

陆家嘴金融城楼宇委员会也在积极鼓励绿色建筑,寻求在大型金融中心建设绿色建筑的有效办法。“建绿色中心,绿色建筑是代表性的形象。目前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金融办法,支持绿色建筑。”孔伟说。

除了政府激励、金融贷款等手段,发行绿色债券,也是近年支持绿色经济的重要手段。

绿色债券,或称环境债券,是一种相对新兴的资产类别,旨在为可再生能源、低碳投资项目筹资。这些绿色债券的发行,推动了包括绿色建筑在内的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

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2016年联合发布的《中英合作促进全球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大部分绿色债券的发行用于能源、建筑和工业。2015年7月,伦敦证券交易所为绿色债券设立了专门板块,为投资者提供了更高的信息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金融机构在英国绿色债券市场表现突出,为推动绿色金融做出不小贡献。

2015年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上市等值10亿美元绿色债券,并与伦敦证交所签署《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备忘录》;2016年,中国银行在伦敦发行了首支5亿美元绿色资产担保债券;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了价值15.8亿美元的等值绿色债券。

特别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中英绿色金融合作保持良好势头。2016年11月,第八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提出两国共同推动全球绿色金融市场发展。随后,中英双方共同主持二十国集团(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发起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鼓励金融机构加强绿色金融创新和绿色债券市场互联互通。

2018年11月30日,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从战略、运营和创新三个层面制定了七条原则性倡议,包括公司治理、战略制定、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供全球金融机构和企业采纳和实施。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018年11月27日在“‘一带一路’倡议与绿色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中国积极践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激发了巨大绿色投融资空间,为新一代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提供了广阔市场,使“一带一路”建设蕴含了巨大绿色机遇和潜力。

他说,英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经验丰富、制度成熟,特别在融资、PPP、绿色金融等领域优势突出,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伙伴。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中英绿色金融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曹梓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