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否重振航天大国雄风

经济参考报2017年12月11日10:34分类:俄罗斯

近日,俄罗斯在位于远东地区的东方发射场发射了一枚携有19颗卫星的运载火箭,但负责人公布发射成功几小时后便发现,火箭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卫星发射失败,让这个历史辉煌的航天大国感到颜面扫地。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严厉强调了该事件的严重性,称此次发射失败给俄航天业带来的损失“不只是钱的事”,更影响到俄罗斯在该行业的声誉。他责令全面调查原因,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尽快找出补救措施。

直接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在搭载的19颗卫星中,主卫星为俄罗斯的“流星-M”地球遥感观测卫星,其余18颗卫星分别来自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日本、瑞典、德国、美国等,其中约半数卫星没有航天发射保险。有报道称,此次卫星发射失败可能给俄罗斯带来至少5300万美元的损失。

但正如梅德韦杰夫所说,更大的损失在于口碑和前景。卫星发射失败,不仅损害了俄罗斯航空业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对俄罗斯商业卫星发射业务产生负面影响。

事实上,俄罗斯航天业的名声已今不如昔。近年来,俄罗斯航天发射事故率较高,林林总总的小问题不说,还遭遇几次重大航天发射失利。毫无疑问,这很可能危及俄罗斯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的地位,令俄罗斯航天业本就每况愈下的商业回报率进一步恶化。

俄罗斯维持“头号太空搬运工”的称号并不容易。从全球航天发射次数来看,俄罗斯自1999年以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去年首次被中美两国超过,今年继续受到美国SpaceX这匹黑马的威胁,霸主之位委实难保。如今声誉受损,国外发射业务的下单热情很可能受到影响。更何况商业航天发射市场本身极度饱和,利润率与20年前相比已大幅缩水,要想从中赚大钱已经不可能了。

另一方面,在利润丰厚的太空通讯、卫星制造和运营方面,俄罗斯的竞争力十分薄弱。由于微电子技术与西方的差距较大,相关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不高,卫星平台新型运载火箭的研发也是屡屡受挫,面临口碑考验。因此,与垄断国际卫星市场的西方国家相比,俄罗斯商业航空的经济收益实在不怎么样。

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是多重的。俄罗斯科学研究所表示,俄航空业在技术、资金、政治、科研等多方面面临挑战。缺乏卫星通信的顶层设计,相关基础设施成本高昂,政府在航天领域的预算投入不足,以及长期腐败、管理不善等问题的困扰,都让该国的航天计划步履维艰。

俄当局一直在努力重振航天业,试图再创苏联时期的辉煌。此次火箭发射所在地——位于远东地区的东方航天发射场,具有战略意义。在2018年全面竣工后,它将令俄罗斯逐渐减少对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租赁合约于2050年到期)的依赖,保障俄开展航天活动的完全自主权。

但事情的进展并不如预期顺利。该发射场在建设期间一直遭遇各种问题,自去年部分启用以来,至今只执行过两次发射任务,其中2016年4月的首次火箭发射因临时出现系统故障被推迟了一天,第二次发射则是直接宣告失败。外界担心,东方发射场根本没有为各种航天发射任务做好准备。

这正是“英雄迟暮”的俄罗斯航空业的一个缩影:急于证明自己宝刀未老,可惜力不从心。事实很残酷,如果不对航天工业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革及整合、在行业内注入新鲜血液,俄罗斯重塑航天大国的梦想就很难实现。(廖冰清)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