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反恐:漏洞颇多 困局难破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9月21日14:22分类:欧洲其他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黄泳 周珺)英国伦敦近日发生地铁爆炸,这是今年以来英国发生的第5起恐袭事件。就在一个月前,发生在西班牙和芬兰的恐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国家恐袭常态化反映出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也暴露了欧洲国家安全体系的疏漏和反恐措施的不力。

警察力量削弱 情报共享不足

反恐专家指出,当前欧洲各地的恐袭普遍呈现出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特点。恐怖分子开车撞人、持刀行凶、制造简易爆炸装置,日常生活工具成为致命袭击的武器。这让欧洲安全和执法机构丧失了传统优势,无法通过监控武器和资金等过去有效的手段来阻遏恐怖分子。

此外,政府削减开支导致警察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反恐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伦敦市长萨迪克汗曾批评说,在保守党政府执政期间,伦敦市警察局被削减了6亿多英镑的预算,给反恐带来困难。据英国媒体报道,因经费紧张,英国警方过去4年放弃了上百万起案件的调查,其中不乏暴力案件。

英国前防务高官巴赫认为,连续遭遇恐袭反映出英国国家安全体系的危机,多年来不断削减相关经费的严重后果正日益显现。现在英国警察人数太少,甚至无法维持基层警务运作。

西班牙科米利亚斯大主教大学国际政治教授阿尔贝托·普列戈说:“经济危机是'圣战者’最好的盟友。”

针对屡屡发生的卡车撞人、地铁爆炸等袭击手法,有分析人士认为,应加强公共场所的安检和监控。但欧洲国家一直宣称,此类安全措施会侵犯公民自由和破坏他们的生活方式。

与犯罪分子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在欧洲各地四处流窜作案相比,欧盟国家间情报合作的滞后饱受质疑。2016年,欧洲刑警组织系统中90%的信息仅由5个成员国提供,欧洲国家在充分共享反恐情报方面仍缺乏必要的信任。

欧盟反恐协调员吉勒·德凯尔肖韦说,从接二连三的恐袭案件中可以得出的教训是,各国安全部门必须充分收集和共享信息,以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监控成为难题 网络放任不管

监控重点恐怖嫌疑人是另一大难题。在英国、西班牙、芬兰近期的恐袭中,袭击者事先都曾被调查或举报,但安全部门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阻止恐袭发生。

如何监控那些有极端主义倾向但还没有明确行动意图的个体,并挫败他们的行动,成为欧洲反恐面临的一大挑战。

巴塞罗那恐袭案发生后,德凯尔肖韦在接受西班牙媒体采访时表示,类似恐袭可能还会重演。目前在欧洲的极端分子约有5万人,欧洲国家在管控潜在嫌疑人方面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反恐专家还对恐怖主义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感到担忧。在欧洲,极端组织大肆利用网络空间传播极端思想、招募“志愿者”。西班牙《世界报》指出,目前“伊斯兰国”在西班牙保持着强大的“动员能力”,这种招募恐怖分子的能力一方面来自众多不受监管的宗教场所,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互联网,因为在网上宣传极端思想的做法不会受到法律惩罚。

长久以来,欧洲国家对于防范年轻人思想极端化缺乏有效办法,在经济低迷和主流社会对移民日益排斥的形势下,社会融合愈加艰难。西班牙反恐专家佩德罗·巴尼奥斯认为,孕育欧洲本土恐怖分子的年轻人群体往往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他们对主流社会缺乏认同感,容易被煽动。

芬兰内政部警务专家塔里娅·曼基宁说,欧洲大量外来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可能形成安全隐患。一些人的避难申请被拒可能会激化种族矛盾,引发暴力冲突。“申请被拒那一刻,申请人就可能开始出现极端主义倾向,他们会感到失去希望。在此情况下,恐怖行动也就成为一种选择。”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员卡琳·克罗伊茨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社会问题,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极端主义的土壤。(参与记者:桂涛、郭求达、李骥志)(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