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德国 > 财经观察:德国“工业4.0”的中国机遇

财经观察:德国“工业4.0”的中国机遇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6年06月28日09:29分类:德国

核心提示:近年来,主打智能制造的“工业4.0”不仅在德国也在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未来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新华社记者唐志强

柏林(CNFIN.COM / XINHUA08.COM)--近年来,主打智能制造的“工业4.0”不仅在德国也在中国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实现大规模生产与个性化定制相结合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未来工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业界人士认为,紧跟这一发展趋势、实现智能升级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转变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中国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与德国有较大合作空间。

智能升级有基础

德国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工业4.0”发展,其目的是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权,以应对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传统制造领域快速赶超的双重挑战。

同样将制造业作为经济支柱的中国也面临“双向挤压”: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凭借“再工业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正凭借低廉成本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转移。

在此背景下,中国于2015年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中将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的融合、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主攻方向,与德国“工业4.0”有一定相通之处。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副干事长哈特穆特·劳恩说,智能制造可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及电力消耗,作为全球人口最多且有着广泛制造业基础的国家,中国有必要发展这项战略。

业界人士认为,中国制造在产业发展、市场体量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有助于实现智能升级。首先,中国制造业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在电子通信领域,中国也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集群,中国企业已从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具备较强竞争力。

其次,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企业智能生产提供了庞大的用户基础,是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改进生产技术的优势所在,有利于适应与智能生产伴生的各种新商业模式,也有利于吸引外部资源,找到合作机会。

此外,中国制造水平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智能升级中具备后发优势。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孔翰宁说,在市场体量和跨越发展的可能性上,中国具备德国无法比拟的优势。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