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财经 > 亚太其他 > 张茉楠:中日韩自贸区应成亚洲经济复苏突破口

张茉楠:中日韩自贸区应成亚洲经济复苏突破口

中国证券报2014年05月05日08:43分类:亚太其他

核心提示:中日韩自贸区应该是中国亚洲自贸区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优势互补成为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基础。中日韩自贸区建成也将带来巨大的产业效益,有利于实现三国产业结构优化,逐步实现区域内产业分工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四个地区的出口额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下滑2%,亚洲贸易能否重现往日辉煌对亚洲经济复苏意义重大。中日韩应加快自贸区谈判,将其成为带领亚洲经济复苏和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东移”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加快推进亚洲经贸一体化迫在眉睫。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亚洲对欧美出口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但区内贸易比重大幅上升,区内贸易更为紧密,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价值链和新的“雁阵模式”。2000年以来,中国同周边国家的贸易额从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重要投资来源地。目前,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额已超过中国与欧洲、美国的贸易额之和。在亚洲空前的发展大潮中,中国的拉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五年,中国将释放64万亿元购买力,有望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和增长最快的进口市场。

十八大之后,中国自贸区战略大提速,中国已与东盟、巴基斯坦、新西兰、秘鲁、哥斯达黎加、瑞士、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签订了12个自由贸易协定,贸易总额超过了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4。但相比之下,于2002年就已启动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却明显滞后于亚洲自贸区战略进程。

事实上,中日韩自贸区应该是中国亚洲自贸区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优势互补成为自由贸易区成立的基础。中日韩三国人口占东亚总人口的74%、世界的22%;经济总量占东亚的90%、世界的20%;贸易总量占东亚的70%、世界的20%。三国GDP总额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18.02%上升至2012年的21.59%。如果建成,中日韩自贸区将是一个拥有15.2亿消费者、GDP总量达到12.3443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19.6%的巨大经济圈。在全球范围内,中日韩自贸区的贸易规模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当前看,三国内部贸易仅占总贸易量的21%,投资仅占6%,这与三国的经济总量规模不相符(占世界20%,占亚洲70%多),也远低于欧盟(内部贸易为65%)和北美(内部贸易为40%多),因此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所带来的经济和贸易溢出将十分巨大。根据模型预测,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在内的中日韩自贸区如若建成,中国的GDP增长将获益1.1%-2.9%,日本会获益0.1%-0.5%,韩国则将获益2.5%-3.1%。

中日韩自贸区建成也将带来巨大的产业效益,有利于实现三国产业结构优化,逐步实现区域内产业分工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在以产业转移与承接为内容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日本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高新技术的主要来源。韩国既是日本资本和高新技术的“吸收器”,又充当了向中国提供部分资金、中等技术和部分中间品供应者的角色。中国则在吸收日韩资金和技术的同时,向它们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潜在市场、日本的尖端技术和充足资本、韩国在生产技术和经济开发方面经验等因素结合,有力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分工模式的形成。三国间商品、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便利流动与融合,有助于降低东北亚区域内的生产成本,提高三国消费者的整体满足度和社会福利,提升亚洲价值链分工层次和水平,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重要补充,并进一步助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自贸区战略选择上,可以“先易后难,先韩后日”。中韩自贸区谈判具有率先完成的可能性。出于对中国贸易的严重依赖,韩国在关注TPP的同时,实际更关心中韩自贸区的谈判。韩国已明确将中韩自贸区的谈判作为最优先的选项。目前中韩自贸区谈判已经启动,中韩两国态度较为积极,中韩谈判难度也小于中日、日韩自贸区,更小于中日韩自贸区,最有可能率先完成谈判,取得实质性成果。由于日韩两国的敏感产业以及在投资、服务等领域的诉求比较相似,通过中韩自贸区的谈判,有助于探索合理的谈判路径,积累处理各自敏感产业和敏感产品的经验和模式,可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借鉴,进而为中日韩自贸区达成铺平道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张茉楠)

[责任编辑:赵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