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导航
首页 > 国际财经 > 亚太其他 > 伊核问题“向好”还是“反弹”

伊核问题“向好”还是“反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4年01月21日09:48分类:亚太其他

新华社记者杨定都 何光海

德黑兰(CNFIN.COM / XINHUA08.COM)--从20日起,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开始进入落实阶段。伊朗同意停止生产浓度为20%的浓缩铀,西方则会逐步解冻伊朗的海外资产、放松制裁。伊核问题是由此“向好”,还是再次“反弹”,考验着各方的诚意与智慧。

从现阶段看,伊朗和西方都显示出落实日内瓦初步协议的诚意。

有人曾担心伊朗能否兑现承诺,但实际上,伊朗迫切希望落实该协议。协议落实具体时间未定之前,伊朗外长扎里夫、核谈代表阿拉格希等官员先后抱怨落实协议的专家级谈判进展太慢,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指责协议迟迟得不到落实是美国从中作梗。

更重要的是,伊朗急需通过落实协议缓解西方制裁造成的严重经济危机。伊朗总统鲁哈尼曾把西方对伊制裁体系比作大坝,而第一阶段协议是这座大坝上的裂痕,认为制裁体系出现了松动甚至崩塌的迹象。

西方也在协议的落实上展现了积极的姿态。欧盟成员国外长会定于20日在布鲁塞尔召开,届时与会外长有望达成一项决议——一旦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伊朗履行了协议中的去核事项,欧盟将自动中止对伊朗实施的部分制裁。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发表声明称,落实协议是解决伊核问题的切实进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将转向寻求全面解决该问题。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后,如何融冰,才是真正的考验。

首先一个问题是,制裁松动、经济形势出现好转之后,伊朗能否继续保持推动核谈判的动力?另一方面,协议执行及后续谈判中如果出现分歧,鲁哈尼政府又能否顶住国内外压力?

与伊朗反对派声音暂时被压制不同,美国已有59名参议员对一项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表示支持。虽然奥巴马总统已明确警告将动用否决权阻止通过任何针对伊朗的新制裁议案,但它体现了美国政界对伊朗的不信任,也反映出西方强硬派的一贯理念,即制裁、威胁等手段依然是逼迫伊朗就范的不二法门。

实际上,加强制裁无法解决问题,只会雪上加霜。

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2004年11月,时任首席核谈代表的鲁哈尼代表伊朗与欧洲三国(英、法、德)签署巴黎协议,同意中止几乎全部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让世人看到了解决伊核问题的曙光。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各方分歧不断。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动安理会通过多项对伊制裁决议,最终导致伊朗宣布重启铀浓缩计划。此后,连年制裁令伊朗经济陷入困顿,物价高昂、收入锐减,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百姓日子越来越难过……

与其用威胁和压力将核谈判推向死胡同,西方更应致力于与伊朗建立互信,通过合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提高伊朗核计划的透明度。在确保伊朗不会发展核武器的同时,尊重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拥有的合法权利,缓解直至停止对伊朗不公正的单边制裁,尊重伊朗国家主权,停止侵犯伊朗人民的权益。

伊核破冰殊为不易,但愿各方能够珍惜这一历史契机,携手实现伊核问题的“向好“,让伊朗人民过得好一些,也让这世界安定一些。(完)

[责任编辑:赵鼎]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